社論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近三年,逾六億一千萬人染疫,六百五十餘萬人不幸病故。直到今年,有些國家相繼打開邊境,鬆綁或解除入境管制隔離措施,人民生活逐漸回復日常。
世界衛生組織祕書長譚德塞本月中旬表示看到了戰勝新冠疫情的終點線;美國總統拜登亦認為這種大流行病已經結束了,沒有人戴口罩,每個人似乎都處於相當好的狀態。而中國大陸踽踽而行,仍然採取超高標準的堅持清零防疫政策,動輒執行全域靜態管理,可謂當今僅有準封城鎖國的地方。
近日兩場大型國際活動,正好用以檢視兩種截然不同的防疫政策。一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國喪,活動期間除了日本德仁天皇和中國代表王岐山戴上口罩,其他國家的王室代表和政要都沒有戴口罩;而數十萬排隊瞻仰女王靈柩及沿途送別女王最後一程的英國人民,也都脫下了口罩,如常生活。
二是在中亞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峰會上,所展現的則是中國對防疫的堅持,期間習近平大都戴口罩,只有在大會發言、團體合照以及與少數國家元首會面時才短暫「露臉」。
透過媒體鏡頭畫面,歐美和中國有如兩個世界、兩種生活,歐美等國邊境大開,國際機場、旅遊勝地、街頭商店,人潮絡繹不絕,對於疫情的起起伏伏,接受了也習慣了;既然做不到清零,那就接受與病毒共存的現實,完整接種好疫苗,就可安心摘掉口罩,如常過日子。
至於中國大陸則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發現一起就撲滅一起,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採取封閉靜態管理、定期全員核酸篩查,確實擋住了疫情。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美國新冠確診者逾九千七百萬人,逾百萬人死亡,台灣確診者逾六百萬、死亡逾萬,而中國確診二十四萬餘人、死亡五千餘人,遠低於世界各國。大陸認為那些採取與病毒共存模式的國家,是因為對疫情束手無策,既然擋不住病毒肆虐又面臨經濟衰退壓力,不得已選擇了「躺平」。兩相比較之下,大陸自詡這些數字說明動態清零明顯優於所謂的共存模式;然而雖說有效擋住疫情擴散,但是準封城式的極端做法卻也重創經濟和影響人民生活。
大陸國內經濟表現疲軟,對外資衝擊尤大。上海美國商會調查,四成八的美企表示將減少和推遲投資計畫,歐盟商會表示,自疫情開始以來就沒有新的歐企進入中國市場,瑞典商會調查也發現許多成員對中國嚴格疫情控制感到擔憂,對中國投資環境悲觀;日本進駐大陸的企業持續減少,已達十年新低。外商打退堂鼓現象與中國封城鎖國式防疫政策導致供應斷鏈、日常生活不便息息相關。
盱衡東方西方兩種防疫政策目標,不外乎是保障人民的珍貴生命、影響人民的正常生活,西方防疫模式恢復了人民的正常生活;而大陸動態清零政策,保障了人民的珍貴生命;生命保障之後,接下來則還給人民正常生活。歷經三年疫情襲擾,目前世界諸國邊境幾乎全開,亞洲只剩下大陸和台灣還維持入境隔離政策,如今九成以上大陸和台灣人民都完成疫苗接種,即使染疫該以輕症居多,盡快讓人民回歸正常生活,此其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