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過去三十年,癌症治療的進步,大幅提高了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並使更多癌友在接受治療後,能維持多年不復發。這些救命療法,雖然在治療癌症方面取得成功,但有時會導致心血管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稱為「心臟毒性」。
醫師提醒,要預防癌症治療帶來的心臟毒性,治療前癌友應先與醫師討論、確認兩個重要問題,一是本身有無心臟病史,二是有無罹患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心臟毒性可能在癌症治療期間發生,或在癌症治療後的幾天、幾個月或幾年內。一旦患者的癌症受到控制,生活不再受到癌症困擾,但隨之而來,可能要面對的卻可能是「因為化療誘導的心臟毒性」所引起的心臟損傷。
郭志東說,雖然某些癌症治療會導致心臟毒性,但並非涵蓋所有類型的癌症治療,必須注意的是某些化療如小紅莓、胸部放射治療、某些標靶治療、單株抗體和預防癌症復發的藥物等。
當癌症治療涉及到心臟疾病高風險的患者,應選擇一個包括腫瘤科專科和心臟科專科合作的癌症護理團隊,有利於在治療前、治療期間和之後,監測患者的心臟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