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響》偏差性新聞 跛腳性教育 都可怕

張仁志(台北市/國中教師) |2008.04.17
728觀看次
字級

日前媒體報導「大學生沉溺多P,性對象逾兩百人」,貴版有讀者投書談到,女性太年輕就有性行為或性伴侶多,容易罹患子宮頸癌,建議加強性教育等。

現行性教育多由醫生主導,重點在知識,包括兩性交往、避孕、預防性侵犯、愛滋病等,但當數據顯示,每五個高中生就有一人有性經驗,其中又有六成以上有過多重性伴侶,也有將近一成嘗試過一夜情或多P等特殊性行為,就不能以「提早性教育」一概而論。

青少年從媒體的情色新聞,學到了扭曲的兩性關係,性觀念變得愈加開放,以致有十四歲少女參加轟趴等案例,但年輕人的父母、祖父母輩不曾受過性教育,卻未聞「性伴侶過多」,可見問題不僅在於性教育。

我們不能把學生放在無菌狀態,要教孩子的是批判思考,批判媒體傳播給你的訊息,以多重性伴侶的「多P」新聞來說,因欠缺同儕角度,不知年輕人如何看待?且新聞出自一人之口,不能釐清是否青年次文化的普遍現象,媒體的報導「只有採訪,沒有調查」,致使片面覆蓋全面,傳播了不正確的觀念。

在現代社會,性教育要教給孩子的,應是面對情色資訊如何判斷的能力,性教育也不能再陷入教性行為、認識性器官的傳統窠臼,而應教孩子影響一生最深遠的「親密人際關係」正確價值觀。

教育當局已注意及此,但還沒有完全落實於性教育,至於社會各界、父母,尤其媒體,別以為自己是成年人,就有正確的性教育價值觀,放任沒有新聞價值的「性新聞」,更會殃及孩子,罪過莫此為甚。

張仁志(台北市/國中教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