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病蟲害、提升產量,農民常使用殺蟲劑消滅害蟲,但研究顯示,這些化學藥劑對人體有害,可能增加罹患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以及癌症的風險。巴西研究人員指出,利用自然的力量消滅害蟲,不僅效率優於殺蟲劑,更可免除健康風險。
巴西研究團隊指出,螞蟻能夠殺死害蟲、減少植物損害並提高作物產量。這種昆蟲是捕食者,能獵食那些破壞果實、種子及樹葉的害蟲。同一個區域的螞蟻種類愈多,對作物的保護作用愈強。牠們的功效與殺蟲劑不相上下,但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巴西烏貝蘭迪亞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Uberlandia)的首席研究員安荷斯(Diego Anjos)在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報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期刊的論文指出:「螞蟻在多樣化的農業生態系統中表現最好,例如農林混合產業及遮蔭種植的作物,因為這種環境為螞蟻提供更多築巢地點和食物資源。我們建議農民採用更永續的做法,例如以遮蔭方式種植作物,自然將螞蟻導入作物系統。」
螞蟻能有效消滅害蟲的因素之一,是蟻群的數量比其他昆蟲都多;據統計,螞蟻約占地球昆蟲數量的一半,目前已發現的螞蟻品種超過一萬四千種。中國大陸的柑橘種植者,早在幾個世紀前就開始利用螞蟻除蟲;另外,加拿大、迦納和奈及利亞的農民,也都使用螞蟻來抑制作物的害蟲。太平洋斐濟群島的螞蟻,甚至能協助植物播種和施肥,有如自然界的「微型農民」。
研究人員指出,螞蟻的功用「令人振奮」,螞蟻在生態及農業系統中有許多好處,有助農民減少殺蟲劑的用量,且仍能提高作物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