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益寧
炎炎夏日,住家附近空地常可見到鄰居善用夏日充分的日曬,曬製豇豆、蒲瓜等農產品,成為乾燥易保存,又可供不同菜色的食材。芳鄰順應季節特色與勤勞惜食的精神令我敬佩。特別的是,放置農產品的圓形竹篩讓我回憶起祖父自製茶的情景。
祖父上山採摘茶樹嫩葉(茶菁),返家後將之分散於圓形淺盤狀的大型竹篩中,於戶外使其萎凋,期間還會以雙手攪拌,讓空氣與葉片產生發酵作用,然後於大灶大鍋上翻炒,炒熟置入布包內。這時,製茶人必須彎著腰,於竹篩上揉捻剛剛起鍋、冒著蒸汽、高溫燙手,僅隔著布包的茶菁。
當時我年紀小,幫不上忙,祖父則吩咐長我七歲的小姑姑幫忙。製茶過程中,從一開始在陽光下鋪陳嫩葉、大灶上翻炒、趁熱揉捻茶菁,到最後祖父將已結塊成團的葉子攪散,置於竹製的烘茶圓籠內,由炭火慢慢烘焙,盡是「熱力全開」的費力活兒,尤其暑氣蒸騰的日子裡,長輩們揮汗如雨、勤苦勞動的剪影,深印我腦海。茶香來自汗水,喝一杯茶湯是多麼難能可貴之事。
祖父不知經過多少時數的守候,提供家人日常飲用的茶葉新出爐了。每日第一杯茶於清早時,由祖父敬奉給所信仰的關聖帝君神像前;晚餐飯後我就是奉茶小仙女,分別為曾祖母、祖父斟上一杯茶。祖父輕輕啜飲潤喉的茶水,臉上現出靜定祥和的神情,欣慰著諸多辛勞都有了代價。
即使一切事物無不於時空的遷移中流轉消失,但是細數半世紀前的家族往事,剎那閃現時,仍歷歷在目。我感恩長輩的勤勞,帶給我「勤做、敬天」的正能量身教;無論身處怎樣的世代,實踐這些德目正如得到穩固堡壘的庇護,讓我得以安心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