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正修法門的深耕與強化──回向
在前兩周的文章中,我們分別討論了「正修法門的深耕與強化之前兩項,亦即「懺悔」與「誓願」,接下來要談「回向」。
「回向」一詞的梵語作 ,又翻譯為轉向、施向。從字義上解析,「回」者「回轉」之意,「向」者「趣向」之意,「回向」即是回轉自己所修持的功德,而趣向於所期望的人能獲益或者事能成就。《大乘義章》卷九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就是說希望布施自己的善根功德予他人,並以自己功德而期許自身與他人皆能趣向於佛道,乃至成就佛果;或者將自己所造的善根功德,集中投向某個目的,譬如:消災、解厄、治病、祈福等等,使之盡快得以實現。
通俗一點地說,就是以自己所修持的善根功德,普皆回轉給一切眾生或者特定的親朋好友,並使自他皆能趨入菩提涅槃;或者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為過往親人追悼,以期亡者能夠身心安頓、往生淨土或轉生善道;也可以回向給自己或他人,期望災厄能消除、病痛能治癒、往生淨土能如願等等。
以上所述,聽起來似乎頗為神奇玄妙,大家心裡面或多或少可能會有些許疑問:「回向」真的有功效嗎?其實,「回向」是佛教(不論南傳、漢傳或藏傳)中極為殊勝而獨特的修行法門之一;「回向」的原理就有如我們手中握著一根蠟燭去引燃他人的蠟燭,不但自己蠟燭的光亮絲毫不會減弱,反而可以和其它的蠟燭光光相照,讓周遭更為光輝明亮。因此,回向愈多愈加光明,不但自身的功德不會絲毫減少,而且能夠利益更多的人與事,功德也就更為廣大殊勝。
由此可知,「回向」是具體實踐「自他兩利」、「冤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殊勝法門,回向的對象可以擴及法界一切眾生,也可以普及累劫冤親債主,得以化解惡緣轉為善緣,也可以化阻力為助力。回向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乘菩薩道精神的具體展現,在體悟了「人我一如,冤親平等」的深妙奧義之後,再行「回向」,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及功效。所以一念回向心,在菩薩的一切行中推為上首。因此,無論我們修持什麼行門,作什麼功德,最後皆應回向。
此外,我們應該要了解,「回向」的真正作意及用心是「立志、志向、志於、希望」等等,是心志上的衷心願望、期許,而不是贈送物品。在《楞嚴經》中有個公案,阿難尊者說自己曾希望如來能送他什麼,好讓他能輕鬆成佛,後來在佛陀的開導下,阿難明白了他必須自己修行。功德是無法贈送的,但是可以經由感應、共鳴而得到啟發。
至於「回向」的實際修持,可以至誠懇切地誦念願生淨土〈回向偈〉,誦念時一邊禮拜,一邊觀想〈回向偈〉,內容為:「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這是普皆回向文,也可以誦念單獨或個別的回向文,我提供幾個範本如下讓大家參考:
臨終與初終助念用
弟子○○○(等)虔誠持誦《阿彌陀經》、彌陀聖號,以此誦經、念佛功德,回向於(善信)○○○(老菩薩、居士),祈求三寶加被,龍天護佑,宿世惡業消除,往生願力增長,所作皆辦,捨報安詳,正念現前,蒙佛接引,並以過去所集善業,回向累劫冤親債主,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為亡者做七超薦用
弟子○○○(等),虔誠持誦《阿彌陀經》、彌陀聖號,以此誦經、念佛功德,回向於(亡靈)○○○(老菩薩、居士),祈求三寶加被,龍天護佑,宿世惡業消除,往生願力增長,一心歸命,蓮池樂邦,正念現前,蒙佛接引,並以過去所集善業,回向累劫冤親債主,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超薦過往親人用
弟子○○○(等),虔誠持誦《阿彌陀經》、彌陀聖號,以此誦經、念佛功德,回向於(先祖父母、先父母……等),祈求三寶加被,龍天護佑,宿世惡業消除,累劫善根增長遠離顛倒夢想,具足往生資糧,仗佛慈力,超越惡道,善根成熟,蒙佛接引,並以過去所集善業,回向累劫冤親債主,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