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不為物役 星雲大師 |2022.08.20 語音朗讀 575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新華社 文/星雲大師龐蘊居士,唐朝衡陽(湖南)人。他原本家業龐大,專精儒學,曾參謁石頭希遷,頗有領悟,與丹霞天然是好友。他在接觸佛法之後,了悟人間富貴如過眼雲煙,於是捨棄了全部的家財,帶著妻子兒女隨處而居,過著自力耕作的清苦生活。他們一家四口安貧樂道,對於身外的物質生活,一點都不放在心上,常常全家一起大談禪機,日日沉浸在禪悅法喜中,龐蘊因而說:「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話。」後來,他們搬到巖州東巖,日子更苦了,女兒靈照以編織竹器來貼補家用,兒子到田裡耕種,或替人做苦工,雖然生活清貧,但不改其樂。某日,龐蘊決定於日中時分入滅,叫靈照去看太陽的位置。靈照向父親說:「日正當中了,但有日蝕。」龐蘊好奇,出門觀日,發現靈照騙他,返身進門,靈照已在父親的蒲團上合掌入滅了。龐蘊笑道:「這女兒如此敏捷。」因此再延七日。圖╱田旭桐當地州牧聽說龐蘊將告別世間,趕來請法。龐蘊說:「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好住世間,皆如影響。」說完,就枕著州牧的膝頭入滅了。龐婆將龐蘊的死訊告訴在田中耕種的兒子,兒子聞訊,大笑一聲,毫不遲疑地倚著鋤頭就往生了。龐婆將丈夫與兒女的遺體焚化,洒入湖中後,歸隱山林,莫知所終。釋初參曰:《佛遺教經》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龐蘊一家捨棄財物,不為物役,是因他們有著更高的精神世界。欲望會腐蝕人的清明本性,在現今物欲橫流的社會裡,返樸歸真的清貧思想,值得我們大力提倡。圖╱新華社 前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尋根 值遇本具的佛性 下一篇文章 【老師的話】安住一方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4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5【詩】追光者2025.09.0806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7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8《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 叢林常識廣宣國際2025.09.0509電動車到底安全嗎?2025.09.0510畫廊外牆 壁畫吸睛2025.09.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心無罣礙 找到生命的方向【叢林風光】 叢林佛子走出去 暑期實習 體證佛法真味【叢林風光】 走向世界 弘法在人間【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