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泱汀
文/嚴崑晉
曹操說:「使君知道龍擅長於變化嗎?」玄德說:「不是很了解。」曹操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可以大到興起雲霧,小則可以小到讓人看不見形狀,升則迅速向上,飛騰在宇宙之間,隱則可以潛伏在波濤之內。現正值春末,龍順應時節而變化,就好像是人得以伸展抱負而無敵於天下。龍的這些特性,正好可以用來比擬當世英雄。玄德闖蕩四方已久,必定知道當今天下英雄,請你試著為我指出。」
劉備自然是不願意談論這個問題,但又無法推辭,所以應付著指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的名字。曹操認為這些人都不是,他說:「能稱得上英雄的人,胸懷遠大志向,心中有好的策略,有包藏宇宙的心量與智慧,有吞吐天地的雄心與壯志。」玄德問:「那誰能稱得上英雄?」
曹操以手指指著劉備,又指著自己,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使君與操兩人而已!」玄德聽了吃了一驚,以為自己的「韜晦之計」被識破,手中拿的勺子和筷子竟掉落在地。而就在掉落的同時,因即將落下傾盆大雨,雷聲大作。玄德這才從容的低頭撿起筷子說:「被雷聲嚇到,才會這樣。」曹操笑說:「大丈夫也會怕打雷嗎?」玄德說:「聖人在突如其來的巨雷、暴風面前,也一定會改變容色,何況是我,怎麼能不怕?」將聽到曹操的話才掉筷子的緣故,輕輕的掩飾過去,曹操才不懷疑玄德。
註: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指出,龍在春分登天,秋分潛淵,所以天外龍掛這景象,即龍在春分登天,曹操的用意其實是要以龍登天這現象來比喻人得志。
※成語「青梅煮酒」或「煮酒論英雄」,從這故事產生,用以指臧否人物,縱論天下。
※成語「聞雷失箸」,也從這故事產生,用以比喻以藉口掩飾真實情況。此故事,記載於晉.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與晉.常璩《華陽國志》中,羅貫中將兩者結合,鋪陳為《三國演義》中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