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貼片 體外執行超音波掃描

編譯/潘楠慕 |2022.08.14
1982觀看次
字級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團隊開發一款超音波貼片,大小約與郵票相當,可貼在皮膚上,連續四十八小時提供心臟、肺部等器官的超音波影像,協助使用者自行檢查身體狀況。研究人員宣稱,這項設備未來將「像在藥房購買OK繃一樣簡單」。

傳統的超音波成像檢查,需由技術人員先將液體凝膠塗抹在患者的皮膚上,再利用超高頻率的音波穿過人體。由於不同組織對音波的反射程度不同,超音波設備收集這些反射波後,經由電腦的精密計算,將信號轉化為視覺圖像,呈現出體內組織的構造,供醫師判斷。

研究團隊指出,超音波成像常用於分辨胎兒性別、發育狀況,以及觀察結石、腫瘤和血流阻塞、腎臟疾病等問題;超音波檢查目前需在醫院或診所使用龐大且專業的設備進行,有些檢查可在幾分鐘內完成,有些則需要長時間監測,他們開發的貼片則可大幅簡化檢查過程,並且能長時間使用,未來可望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

MIT的研究生王崇和(Chonghe Wang,音譯)表示,超音波貼片的尺寸為兩平方公分、厚度零點三公分,可長期配戴。貼片由兩層彈性夾層製成,中間包覆水凝膠。他說:「這種設計使設備能貼合皮膚,並固定感測器的相對位置,生成更清晰、更精確的圖像。」

目前,研究團隊已招募志願受測者,進行坐、臥、站立、慢跑、騎乘自行車等活動的測試;這款貼片在使用過程中的附著力極強,也順利獲得所需的超音波影像。

研究團隊現階段的研發重點,是讓這款貼片可無線操作,成為穿戴式裝置;一旦商業化生產,使用者將可使用智慧手機或電腦觀察超音波影像,並透過人工智慧(AI)研判結果,提供醫療建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