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植入物 冷卻神經化解疼痛

編譯/潘楠慕 |2022.08.14
1741觀看次
字級

疼痛是神經系統引發的正常感覺,急性疼痛通常是由突發疾病、炎症或者組織損傷引起,慢性疼痛會長期持續,且不易以藥物治療。目前對疼痛的療法,包括藥物、針灸、電療、手術、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但美國的生物工程研究人員開發的水溶性裝置,能夠冷卻神經以緩解疼痛,免除藥物成癮的風險,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麥伊旺(Matthew MacEwan)博士表示,研究團隊開發一種小型、柔軟的植入物,這種水溶性裝置能包覆神經,提供精確的冷卻效果,阻止神經向大腦發出疼痛信號。當疼痛消除後,這個裝置會被自然地吸收到體內,不需進行手術移除。

麥伊旺解釋,這種新設備的原理相當簡單:蒸發。如同汗水蒸發可降低皮膚溫度,這項裝置使用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冷卻神經,降低傳導效率,大腦接受到的疼痛感就會大幅減輕。

參與這項研究的醫學材料暨生醫工程專家羅傑斯(John Rogers)在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報告中表示,該設備非常適合接受手術及需要術後藥物治療疼痛的患者;醫師能在手術過程中植入設備,幫助控制患者的術後疼痛,不必依賴嗎啡等鴉片類高成癮性止痛藥物。

羅傑斯說:「鴉片類藥物的止痛效果極佳,但成癮性較高,對病患健康有長期影響。身為生物工程師,我們一直希望開發出不使用藥物治療疼痛的方法。這種微型設備能夠捲曲纏繞在神經上,精準地將神經冷卻,且厚度大約跟一張紙相同,是治療高度敏感神經的理想方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