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百年豐台站 北京最早火車站

文/記者丁靜、魯靜  |2022.07.30
4154觀看次
字級
北京豐台站營造溫馨氣氛。圖/新華社
李大耕與他的200多本鐵路歷史剪報集。圖/新華社
北京豐台站效果圖。圖/中鐵建工集團提供
北京豐台站以古韻新風原則修建。圖/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公司提供
豐台西站的駝峰線路。圖/周偉提供

文/記者丁靜、魯靜

始建於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的鐵路豐台站今年六月迎來「新生」︱︱從北京最早火車站「變身」為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

「豐台地名的由來,與此地曾是八百多年前金朝拜天的拜郊台有關。因位於金中都城豐宜門外,所以稱為『豐台』。」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鐵設」)豐台站設計負責人馬輝說,為此,北京豐台站設計方案取「築台建城」之意,讓方形建築坐落在方形台基之上,整體中軸對稱,兩側裙房略低於中央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的視覺美感相契合。

這是一座體現古韻新風的高鐵站。宏偉出挑的屋面挑檐,象徵中國傳統建築的挑檐,外立面的陶板幕牆肌理,對應老北京的磚牆肌理,拉索玻璃幕牆效仿古代窗櫺、屏風,地面鋪裝的交錯紋樣仿照古代地磚……室內不做繁瑣裝修,盡量暴露建築結構,營造建築與人對話的空間。

相當於56個足球場

為營造溫馨舒適的候車環境,體現豐收、喜慶、輝煌的內涵,設計師馬輝和設計團隊將銀白色的楔形吊頂改成了古銅色的錘片吊頂,主通道位置上方還增加了暖色調的中式藻井。中央光庭為車站提供人性化的自然採光,也讓清新的空氣流入站內。

為了使乘客候車空間最大化,設計者將高速車場站台內部做成設備用房,普速車場傳統用土回填的站台設計成中空的綜合管廊,解決上水、卸汙、維修等問題。「工作人員在廊道裡操作更加安全,而且有問題隨時就可以處理,無須占用行車時間。」馬輝說。

從高處鳥瞰,這座建築面積約四十萬平方公尺的大型客站,幾乎相當於五十六個標準足球場。北京豐台站副站長王建說,車站總規模為十七台三十二線,將形成高鐵、普速、公路、地鐵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豐台站的占地面積並不大。「普速、高鐵車場重疊布置,節約了土地。」馬輝說,兩座車場重疊布置,對建築結構的壓力非常大。為了穩定承載,車站主體結構採用了勁鋼結構,地基部分則是一個鋼鐵與混凝土構成的樁的世界。

曾四處都是水泡子地

這座高鐵站的施工環境非常複雜,不僅要避開兩條既有鐵路線︱︱京廣、京滬,還要與既有地鐵十號線和在建地鐵十六號線「錯身」。

「最近的樁離地鐵十號線盾構區間只有三公尺。」中鐵建工集團豐台站指揮部總工程師許慧說,整個施工就像做手術,刀刃一點也不能碰到旁邊的「器官」。為了確保地鐵安全,建設者用三百多根鋼筋混凝土灌注樁給十號線做了個「保護罩」。

支撐站房的鋼管混凝土柱被設計成「九宮格」或「四宮格」,以便抗壓、抗扭、抗剪力。「鋼骨梁非常重,最重的一個吊裝單元,重達九十噸,最大截面高五點二公尺,寬一點四公尺。」中鐵建工集團豐台站項目負責人吳長路說。

為了確保安全、質量和進度,中鐵建工集團自主研發了鋼結構全生命週期信息化管理平台,涵蓋了從設計到安裝六個階段的十六個環節。每個鋼構件均有二維碼標識,掃描即可看到構件的三維立體模型、安裝位置、截面尺寸、構件重量、製作資料等信息,還可以對後續質量進行追溯。許慧說,豐台站施工期間,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三十項,發明專利六項。

揮別屈辱的歷史 從最早到最優質

一八八八年(清光緒十四年),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提出修建天津至通縣的鐵路(津通鐵路),因受到朝廷內保守勢力阻撓而未獲批准。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因甲午戰爭的失敗,清政府在《馬關條約》中承諾開放口岸修建鐵路。因此,朝廷復議了李鴻章修建津通鐵路的奏折,並決定將這條鐵路終點從通縣移至盧溝橋,即為津盧鐵路(後成為京奉鐵路的一段)。鐵路修到豐台站,豐台站成為北京最早的火車站。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展館副館長周偉說,津盧鐵路的總工程師是中國首條營運鐵路唐胥鐵路的總工程師︱︱英國人金達(C.W.Kinder)。一八八八年,金達與助手考克斯(A.G.Cox)對天津至北京段線路進行首次勘測,從天津到北京最方便是走廊坊、大興這一線,但是由於南苑皇家獵場不能穿行,所以選擇繞道豐台。

一八九五年是分水嶺

一百多年前,豐台地區倚靠永定河,再加上黃土土質鬆軟,基本上處於溼地狀態,「三鍬就能出水」,只有看丹村東側有一片空地,金達決定在這裡設一座火車站。由於溼地地質,需要一年時間來解決土地沉降問題。

「一八九五年是中國鐵路發展史的分水嶺。」周偉說,中日甲午戰爭戰敗之後,清政府意識到鐵路對國家發展的戰略作用,開始借助外力修建鐵路,京漢鐵路、關內外鐵路(京奉鐵路)、滬寧鐵路、津浦鐵路等都是這一時期籌備或修建的。但這一時期清政府財力拮据、入不敷出,外國列強就以「合辦」、貸款、強行修築等手段,掠奪中國鐵路權益。有的外國企業甚至擁有中國鐵路管理權長達一百年,且可以開採鐵路沿線數公里的礦產資源。一些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在鐵路周邊駐紮軍隊,設立警察、法院等機構,不受中國政府管理,對觸及他們利益的任何人隨意判刑、處決。

百年前,鐵路的發展是中國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淵的見證,書寫了一段任由外寇掠奪的屈辱歷史。但無論如何,在當時,鐵路已經成為影響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周偉說,隨著豐台站成為津盧鐵路和盧漢鐵路(後改稱京漢鐵路)的交會點,豐台站的重要性漸漸凸顯出來。一九○九年,詹天佑把京張鐵路的起點也放在了豐台站,豐台站成了京奉、京漢、京張三條鐵路幹線的樞紐站,這裡旅客往來、貨物集散,一派繁榮景象。

車站的繁榮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豐台站門前的正陽大街成為當時豐台地區最繁華的一條街,聚集了百貨公司、土產商店、菜市場、鐘錶眼鏡門市部、藥店、銀行、郵局、浴池、旅館等眾多商鋪。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鐵路是必爭之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豐台站回到中國人手中。

鐵路穿越崇山峻嶺

曾在豐台西站工作近四十年的豐台西站原副站長李大耕,利用業餘時間製作了二百多本鐵路歷史剪報集。七十六歲的李大耕回憶說,一九五六年,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專家陸續撤出,豐台西站的建設一度陷入停滯。在鐵道部的領導下,豐台西站決定自力更生。

一九九五年,豐台站建站一百周年,同時迎來鐵路安全基礎建設年。到二○○一年,豐台站連續實現七個安全年,被評為全國鐵路二星級優質貨場。二○一八年九月,豐台站改擴建工程開始實施,在距原豐台站約一公里之外,一座現代化高鐵站拔地而起。

從林海雪原到江南水鄉,從大漠戈壁到東海之濱,大陸高鐵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嶺、通達四面八方,「四縱四橫」高鐵網已經形成,「八縱八橫」高鐵網正加密成型,高鐵已覆蓋大陸百分之九十二的五十萬人口以上的城市。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