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傳統銀器製作技藝傳承人 謝彥江、謝強 創新銀飾藝術品 張文靜、郭剛 |2022.07.17 語音朗讀 257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謝強(右)在向父親謝彥江(左)學習「作畫」技藝。圖/新華社謝彥江正在加工以佛手為創作主題的銀畫。圖/新華社謝強正在「銀紙」上「作畫」。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文靜、郭剛謝彥江從12歲時開始隨父學藝。他說:「純手工製作的銀飾品,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一種歷史傳承和文化記憶。」如今就讀蘭州交通大學的兒子謝強也接下傳承,美術功底為謝強提供了審美基礎。目不轉睛,心無旁騖。在一片薄如蟬翼的白銀上,謝強手裡的錘子輕輕敲擊銅釘,沿著銀面上勾勒好的梅花軌跡緩緩移動,發出「叮叮噹噹」的脆響。在十平方米的房子裡,整天陪伴他的是各種銀飾品加工工具,還有讓他工作起來能心靜如水的音樂。兩個月後,以「梅蘭竹菊」為主題的銀畫就可以新鮮出爐。在零點三公釐至零點五公釐厚的白銀上「立體作畫」,二十九歲的他做了近十年;而他五十六歲的父親謝彥江,已堅持了四十四年。叮叮噹噹耳濡目染這對來自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的父子,將傳統銀器加工技藝視為摯愛。他們以白銀為創作載體,採用傳統工藝,手工創作並融入現代理念,製作各類銀飾品和銀畫。謝彥江十二歲時隨父學藝。憑借嫻熟的技藝,他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隴西傳統銀器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說:「純手工製作的銀飾品,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一種歷史傳承和文化記憶。」傳承銀器加工技藝,培養接班人,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是謝彥江的初心。他認為,只有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這門手藝才不會消失。一勾一畫見匠心,一錘一敲顯功底。耳濡目染中,謝強也深深喜歡上了銀飾品加工。看著白銀在爐子裡被熔解,再經過父親的巧手神奇加工,可塑形為千姿百態的精緻藝術品,謝強為之震撼。「我的爺爺和父親一輩子從事銀器製作工藝。我從小就在『叮叮噹噹』的敲打聲中長大。」謝強告訴記者,父親有意培養他,在他年幼時送他學習美術,他也欣然接受。美術功底為謝強投身銀器製作工藝提供了審美基礎,而在蘭州交通大學四年的本科學習,則打開了他的眼界,拓寬了他的思路。每個作品獨一無二「爐中升日月,錘下定乾坤。」長久以來,謝強已習慣了一個人坐在加工房裡享受打磨銀器的樂趣。在「銀紙」上作畫,既是對技藝的挑戰,也是對心智的磨礪和耐力的考驗。謝強說,多年來,父親和他創作了上百種銀飾藝術品,其中大多數為私人定製。與機器製作的「速成」工藝品相比,他們發現人們更喜歡彰顯個性的原創手工藝術品,因為手工藝術品融入了匠人的心血,每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最讓這對父子驕傲的是,近幾年,他們不斷創新創作銀畫,將「中國風」元素如佛手、姓氏圖騰、牡丹引入其中,不拘一格匠心入畫,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關注。謝強說,銀畫既有裝飾功能,也有收藏價值,符合年輕人需求。江山代有才人出。在謝彥江看來,年輕人頭腦靈活,思惟敏捷,有助於傳統銀器加工技藝的傳承。平日裡,他也熱中和年輕人分享這門技藝。只要有人慕名來求學,他都會傾囊相授,毫無保留。 前一篇文章 刻畫青春 他們都在莫高窟 下一篇文章 吳羅織造技藝傳承人 朱立群 60歲為傳統技藝網路衝浪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退休之後2025.05.0107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哀傷研究者】李昀鋆與她的小眾研究【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