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林芝 雪域桃花源走出深閨

文/記者呂秋平、卞婷 |2022.07.16
3845觀看次
字級
桃花讓曾經落後閉塞的林芝變成人們心馳神往的「祕境桃源」。圖/新華社
林芝嘎拉村桃花林的觀景台。圖/新華社
林芝市索松村的桃花與雪山相映。圖/新華社
林芝市索松村的桃花和南迦巴瓦峰遙遙相望。圖/新華社
遊客在林芝市索松村觀賞桃花。圖/新華社

文/記者呂秋平、卞婷

林芝桃花堪稱中國大陸最大面積集中連片的野生桃花。

位於西藏東南部的林芝海拔較低,氣候適宜,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五十左右,有「雪域江南」的美稱。春日裡,山間盛放的桃花讓海拔三千公尺左右的「高原絕地」化身世外桃源。隨著拉林(拉薩至林芝)鐵路的開通、生態旅遊蓬勃發展,曾經落後閉塞的林芝變成人們心馳神往的「祕境桃源」。

桃花成了金山銀山

林芝桃花是西藏的原有物種,是罕見的桃種資源「活化石群」。林芝的七個縣(區)中,除墨脫縣外,桃花在六個縣(區)都有集中連片分布,且種群數量和面積都非常大。

林芝全域桃花觀賞期近兩個月,開得最早的是朗縣,從三月中旬開始開花,最晚的是工布江達縣,四月下旬到五月初才完全凋謝。桃花在山腳盛開,山上則是雪峰,別有一番景象。

林芝古稱「工布」,藏語意為「太陽寶座」。林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時期。一九七○年代,尼洋河邊發現了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骨和墓葬群,表明早在四千到五千年前,林芝地區已有人類進行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

一九五一年,林芝隨西藏其他地區一道和平解放。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後,擺脫了農奴身分的各族群眾翻身做主人,有了屬於自己的耕地、牛羊、農具等生產資料。長期以來,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條件差,漫山遍野的桃花不過是當地農牧民耕作放牧的點綴,並沒有產生實際效益。

隨著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農牧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深入開展,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拉林鐵路通車運營,生態旅遊業快速發展,桃花作為大自然的「饋贈」已跟綠水青山一道,成為林芝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拉林鐵路開通營運

林芝桃花節始於二○○二年。農牧民群眾借助桃花節,通過開辦家庭旅館、經營甜茶館、銷售土特產等,走上致富路。巴宜區的嘎拉村、波密縣的傾多鎮、米林縣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內的索松村,就是依託桃花發展生態旅遊致富的典型。

微微煙雨伴著春風,徐徐灑落在爛漫山花叢中,高聳的南迦巴瓦峰在雲霧繚繞間若隱若現,山頂銀裝素裹,山下草木蔥蘢。比起江南煙雨的綽約、柔美,這裡多了些蒼茫、浩瀚。

在米林縣索松村,村民拉巴見證著米林發展的點點滴滴。「曾經交通不便,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靠上山採蟲草、松茸。」拉巴說。以前,他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巴,並不寬裕。隨著交通條件逐漸改善,慕名而來賞花的遊客愈來愈多,拉巴看到了機會。二○一三年,拉巴家辦起村裡第一家民宿,從最開始為徒步和騎行的「驢友」提供床鋪,到先後三次擴建,如今他家已成擁有四十個房間的「網紅旅館」。

「生意好的時候,我家民宿『一房難求』。現在,生活愈來愈紅火,日子也愈過愈好。」拉巴說。

二○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正式開通營運,將拉薩至林芝的通行時間由公路出行的五小時縮短至三個多小時。鐵路的開通不僅方便沿線群眾出行,還給林芝帶來更多遊客,讓當地更多農牧民吃上「旅遊飯」。

在離林芝火車站不遠的巴宜區布久鄉朵當村,三十六歲的尼瑪曲珍與丈夫在村口開了家藏餐館,出門就能看到不遠處疾馳而過的「復興號」。拉林鐵路開通以來,該餐館客流量明顯增多,去年純利潤達人民幣十萬元。

「我相信疫情過後客人會更多,店裡的生意會更好。」尼瑪曲珍說,之前家裡的收入主要靠藏香豬和奶牛養殖,自家的十四畝地種些青稞、油菜花和玉米,主要用於自給自足和飼養牲畜,沒有額外收益。自從換了「新飯碗」,一家四口人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朵當村第一書記李明哲表示,得益於當地桃花旅遊經濟,從去年開始設立桃花園景區,借當地舉辦桃花節的東風,去年門票收入超過人民幣九萬元。今年受疫情影響,桃花節大規模聚集性活動取消,但還是有很多本地的散客來這裡賞花。周末單日的門票收入就達人民幣六千元左右。



桃花紅利 助推鄉村振興

「桃花紅利」促進了旅遊產業鏈形成。在巴宜區嘎拉村桃花園,不僅當地群眾借此實現收入轉型,還吸引了其他地區慕名而來的旅遊相關從業者。一位攝影寫真工作室人員說,工作室總部在拉薩,今年特意來嘎拉村給遊客提供攝影服務,收入可觀。

如今,拉林、拉日鐵路已串聯起日喀則、拉薩、山南、林芝四個地級市。「非常方便,不用換乘。」二十五歲的劉麗麗購買了C893次從日喀則到林芝的車票,坐上「復興號」,到林芝同姐姐一起看桃花。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嘎拉村黨支部書記邊巴表示,二○二一年,嘎拉村桃花節累計接待遊客十四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達人民幣四百六十餘萬元,戶均分紅近人民幣十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人民幣三點五萬元。

未來,林芝將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全季旅遊」和紅色旅遊,穩步推動鄉村振興。當地提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概念,遊客可以春天看桃花、油菜花,夏天看玫瑰、牡丹,秋天來採摘、吃蘋果,冬天看雪山。正在打造的工布原鄉景區,將當地自然資源與民俗文化相結合,通過林芝工布特色文化和民俗表演吸引遊客。

旅遊收入歷史新高

據統計,二○二一年,林芝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人民幣四萬一千三百四十六元、二萬一千七百六十七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三、百分之十五點八。全市旅遊人數突破一千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人民幣八十三點二二億元,創歷史新高。

今年,林芝將推進國道三一八、二一九沿線旅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察隅、墨脫、朗縣區域旅遊協調發展。此外,林芝還在推進民族團結「記憶」工程,打造一批具有鮮明中華文化特徵和林芝特點的視覺形象,賦予自然美景更深的文化內涵。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