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天津 老字號迎新生 文/記者劉惟真、王井懷 |2022.07.09 語音朗讀 34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華老字號」天津老美華的職工在製作布鞋。圖/新華社老美華津派旗袍代表性傳承人梁玉華在商場內為顧客量尺寸。圖/新華社老美華的車間工人正進行燙鑽工藝。圖/新華社天津市鴕鳥墨水公司內展出的鴕鳥墨水產品。圖/新華社有10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山海關」汽水生產線。圖/新華社西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圖/新華社「鴕鳥」開發的治癒系墨水「尤加利花園」。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惟真、王井懷 走進天津多家老字號企業,有的正加速向直播帶貨等新銷售渠道「開疆闢土」,有的則在「跨界合作」中尋到了新機遇。當老品牌、老文化、老技藝向健康精細化轉型、向青春個性化轉型、向智慧定制化轉型,也就有了新顧客、新傳承、新發展……數據顯示,天津共有中華老字號六十六家、津門老字號一百六十三家。「作為一座百年商埠城市,天津有眾多享譽海內外、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商業老字號。隨著天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快,這些老字號紛紛迎來了新生。」天津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麻花裡的味蕾創新誕生於海河西畔的「十八街麻花」已經九十五歲了。在麵、油、糖要精打細算著用的年代,麻花是不少天津人眼中的「奢侈品」。將桂花、閩姜、芝麻仁、核桃仁粉碎入餡,經過和麵、和餡、對條、合條、手工搓製、炸製成型,再加上冰糖、青紅絲……香氣撲鼻、材料豐富的夾餡麻花,被稱作「擰出來的藝術品」,「不僅擰入了多種食材,更擰入了多元的津門文化。」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公司品牌總監徐燕青說。在飯桌上「滋味兒不足」的年代,麻花「以大為美」,「大麻花」也訴說著桂發祥的高超製作技藝。長達兩公尺、重達七十五公斤的「麻花之王」,曾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然而,隨著物質的豐富與時代的變革,人們對於休閒零食的愛好發生了轉變︱︱健康、便攜,成了不少年輕人的新需求。分管產品研發的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食品公司副總經理趙錚說,公司通過直營店消費者反饋、市場部銷售部的定期市場調研結果等,了解到方便快捷、新鮮精緻的「小食品」受到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青睞,決定研發一款「小而精」的「迷你麻花」。網紅爆款備受歡迎然而,難題緊隨而至︱︱受工藝限制,夾餡麻花難以「微縮」至三克以內,「迷你麻花」只能通過調味製成。「夾餡是十八街麻花的『靈魂』,調味『小麻花』會不會缺少核心競爭力?」內部討論時,不少員工也有些猶豫。「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肯嘗試、敢創新。」趙錚說。從買遍市面上的麻花產品、一一品嘗研究,到增減數味原料、反覆打磨味道,再到調研年輕人的喜好、豐富產品口味……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小麻花」才終於「破繭而出」。二○一八年,趕上直播浪潮逐步興起、休閒食品消費群體擴大,公司推出的「小麻花」一炮走紅,成了備受歡迎的「網紅爆款」。「大麻花叫響了老字號的知名度,而小麻花幫我們打開了年輕群體的市場,不少年輕人因為小麻花認識了我們,由此愛上了老字號的老味道。」趙錚說。適合老年人的益糖高纖麻花,適合「打工人」的速食特色食品,適合外地遊客、將天津地域元素融入造型的糕點八件……為了走出津門、「廣交朋友」,近年來,桂發祥還在持續「擴圈升級」。疫情期間,桂發祥積極迎合市場需求和變化,採取線上直播、新媒體營銷手段豐富產品銷售和營銷渠道,嘗試通過流量主播直播帶貨、線上旗艦店直播活動等拓展客群,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一雙布鞋踏上雲端父親節將至,隨著天津的疫情形勢好轉,金街上的老美華門店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在孩子的攙扶下,一位老人踏上店內的3D量腳儀,掃描數秒後,螢幕上很快顯示出老人左右腳的腳長、腳寬、踝圍等詳細數據。天津老美華鞋業服飾公司和平路旗艦店店長岳偉說,這台「智慧儀器」搭載了6個掃描儀,能對顧客的左腳、右腳和腳底同時進行掃描,為他們量身定製合適的鞋履。在這台代表「新技術」的機器不遠處,店內展陳著一件老美華1911年就擺上了貨架的「老產品」──「三寸金蓮」坤尖鞋。短短幾公尺距離,濃縮了老字號穿行百年的變遷史。1911年,天津人龐鶴年從鞋莊出師後,用自己積累下的本錢與父輩的投資,在南市盤下一座店鋪,開起了鞋店「老美華」。從坤尖鞋、駱駝鞍鞋、杭元鞋,到津派旗袍、連袖男裝、秀禾婚服……百年來,這家老店有不變的堅守,也有創新的思路。「我們使用真絲、純棉等材料,保證產品的質地與舒適度;還延請傳統技師,嚴守流傳百年的製鞋工序,留住寶貴的傳統手工非遺文化。」天津老美華鞋業服飾公司總裁董建設說,「這是企業的根與魂,也是底蘊之所在。」疫情的發生,加速了老字號往線上發展。早在2016年,老美華就開闢了線上銷售渠道,在多個電商平台開設旗艦店,新零售體系不斷完善。疫情期間,老美華的「直播帶貨」也吸引了不少年輕網友。「開通抖音直播間後3個月,銷售額就突破了百萬元(人民幣)。」董建設感慨道,「之前銷量最高的線下門店單日營業額都很難達到10萬元,而如今,僅一個直播間單日的營業額就能有10萬元之多。」墨水裡的青春色彩旋開瓶蓋,墨香立刻氤氳飄散;吸滿墨汁,展紙靜靜寫下美好時光……在「書信時代」,物美價廉的鴕鳥墨水,見證了數代人的青春年華。誕生於1935年的鴕鳥老工坊是中國大陸第一滴墨水的誕生地。書畫用墨水、計算機噴塗打印墨水、動漫專用墨水……數十年來,鴕鳥墨水隨著工業化發展的步伐,不斷翻新產品「花樣」。然而,消費者對傳統書寫需求的大幅下降,讓扛過數輪變革的鴕鳥墨水一度迷失了方向。「2011年來到鴕鳥墨水時,公司正處於虧本運營狀態。」天津鴕鳥墨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強回憶道,傳統墨水市場競爭激烈、外部環境衝擊連連,彼時的鴕鳥墨水步履維艱。「以前老百姓幾乎每天都能看到的產品卻從某一刻起消失在了家中,能不能推陳出新、讓鴕鳥重現在人們的視野裡,對我們而言是一項巨大的考驗。」黃強說。轉機之光,在一次「跨界」嘗試中不期而至。「墨水就是書寫用的,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已在公司工作了40餘年的技術總監劉寶珠說,最初聽到策畫團隊提出要開發「莫蘭迪系」、「小清新系」顏色、在墨水裡加入香精等等「聞所未聞」的新概念,自己感覺「一個頭兩個大」。「在墨水裡加入香精就是個大難題。」劉寶珠介紹道,香精不溶於水,一旦調製匹配不好,就容易對書寫的流暢性、穩定性造成影響。不過,為了滿足年輕孩子「五顏六色的夢想」,劉寶珠和研發團隊靜下心來,開始埋頭研究。調整用量配料、打磨顏色亮度……隨著一個個技術難點被攻破,企業逐步研發了染料、顏料、螢光、sheen型等多體系700多種色彩及金粉系列墨水。此外,企業還不斷挖掘國貨的文化內涵,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天津博物館等開展「IP聯名」合作,吸引年輕用戶。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沙堆烽遺址 窺見唐朝戍邊將士風采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林芝 雪域桃花源走出深閨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