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暑假親子陪伴高峰期,坊間一項兒童親子陪伴大調查發現,七成父母的親子陪伴是以「看電視、看影片或玩手機、電動遊戲」為主,顯示部分父母親缺乏「優質」陪伴的觀念,陪伴「品質」明顯不足。兒少心理專家、臨床心理師陳品皓提出好品質陪伴的三個指標,強調「心到」更為重要。
調查分「陪伴質量調查」、「疫情間陪伴變化」及「陪伴中斷後反應」三大面向,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父母親「自評」陪伴孩子的時間足夠,每周至少陪伴四天、每次至少超過一小時;但實際陪伴孩子的主要行為卻顯示為「陪看電視、玩手機」。
「當心陪伴成為假性陪伴,最近卻是最遙遠的距離。」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表示,調查結果發現,不論是休閒時間或親子互動,皆有七成是以「看電視、看影片或玩手機、電動遊戲」為主,顯示部分父母親缺乏優質陪伴觀念,即使在身邊,也恐只是「殺」時間,當心3C娛樂成為親子互動的殺手。
陳品皓強調,相處的品質,指的是「專注」在當下的互動,而前提是父母親「願意」付出專注。建議爸媽可以練習以不帶批評的態度,傾聽孩子一天生活中的任何觀察、想法,這樣的陪伴質量,遠遠勝過共同相處、但卻沒有「心到」、交流的情況。
父母若要能做到優質陪伴,可記住「四一愛多多」口訣:每周至少四天以上、每次至少一小時、多多正面鼓勵、多多專注傾聽,以共同參與、溝通交流的形式,與孩子相處互動。
所謂好品質陪伴,有三大指標,包括「有品質的愛」,如玩十分鐘親子傳球,勝過讓孩子獨自玩一小時電腦;「規則清楚一致」,讓孩子清楚知道,自身行為與產生後果之間連結,作為責任養成的基礎;「可預測的生活」:家庭生活作息規律化,減少變動,穩定孩子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