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林彥佑
比起去年在家防疫的暑假,今年雖然仍籠罩於疫情當中,但顯然已有更大的自由與彈性了;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暑假,應該會有更多充實自我的機會了。
在兩個月的假期中,也許師長可以帶著孩子,規畫一趟或長或短、或遠或近的旅程,這旅程的目的,著重於事前的規畫與旅程當下的覺察。前者指的是運用資源,找到目的地的交通、景點介紹、住宿餐飲安排等;後者則是覺察自己在某個旅遊景點當下的感受,因此,打開五官,發揮敏銳的觀察力是重要的。當然,如果時間或經濟因素無法配合的話,在自家附近的小旅程,例如傳統市場走一遭、廟宇踏查、社區巡禮,再做成簡單的文圖紀錄,也是很好的學習。
暑假,也是調整自己生活作息、培養良好習慣的時機。有研究指出,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二十一天的時間。在漫長的假期中,只要找到一個良好的習慣,並且持之以恆,刻意練習,相信一定能內化為自己的風格與人生態度的。至於生活作息,無論想擺脫學期中的學習壓力,或是想抓緊時間自我精進,都可以在充裕的時間中,好好調整自己,也調養身體,找到最佳的身心平衡。
另外,有些在學期中沒時間做的事,也不妨利用暑假進行。例如,閱讀與寫作是我經常到校推廣的親職講座內容,舉凡幾本不錯的好書《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讀寫生活好好玩》、《說來聽聽》、《內在原力》、《原子習慣》等,都是我暑假的閱讀清單,我也鼓勵師長試著帶孩子寫下讀書心得,嘗試投稿,或作為自己的學習紀錄,行有餘力,再畫上簡單的插圖,與朋友一起分享。
師長也可以讓孩子聆聽有聲書,接觸口說藝術、創作故事、學習採訪記錄,甚至發揮創意,做一本小書、畫一幅畫、創造一個小小發明物、創作一首歌,都是可以激發大腦的。
現今的教育,強調跨領域的學習,在社會上,也鼓勵斜槓、通才的人生,所以帶孩子多多接觸新事務,會有極佳的幫助。我們常說:「有些事沒做不會怎樣,但做了就會很不一樣。」假設,我們沒有給孩子學習烹飪的機會,那他可能在學階段永遠不會有機會接觸烹飪,然而,若給孩子機會接觸烹飪,就可能為孩子打開不同的視野。所以,趁著暑假,讓孩子學習從未接觸的新事物,例如,種菜、雕刻、寫書法、溜冰、和外國人說英文……也許能找到孩子的潛能。
在課業方面,疫情期間因採取線上教學,所以難免有些學習效益無法和實體課程一樣,自然而然就會有孩子學習落後了。暑假也是幫孩子補強課程的好時機;行有餘力,也可以翻閱一下新學習的課程內容,相信對於孩子的學習,一定有所幫助。
暑假,就是一個學習的緩衝點。好好把握兩個月的假期,打造全新的自己,迎接嶄新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