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滌姬
疫情升溫的情況下,醫藥人員的專業,是大家倚靠的後盾。在七十二行祖師爺中,東漢的韓康為藥鋪的祖師爺。
韓康,字伯休,專心於中草藥的研究,常在霸陵山中採藥到長安市集販售。他不會漫天要價,也不會用低劣藥材來魚目混珠,而是衡量出最合理的價格來定價,奉行不二價,三十多年都不改變。
有天,一位來買藥的女子一直砍價錢,韓康不肯稍讓,那名女子氣沖沖地說:「你就是那個韓伯休嗎?居然不二價!」
韓康嘆息說:「我為了避開虛名,才在山中採藥,現在一個小女子都知道我的名字,還採什麼藥呢?」於是就在霸陵山中隱居起來。
韓康的賢名傳入朝廷。漢桓帝多次徵召他入朝,韓康都沒去,桓帝就備上重禮,派出專人、專車去聘請他。韓康看到使者帶來的詔書,不得不答應赴召,但推辭乘坐專車,自己駕著牛車,在天剛亮時,早使者一步出發。
當地亭長聽說朝廷徵召的韓康會經過這條路,大清早就忙著調派人手和牛隻來修築道路。看到趕著牛車,穿著樸實的韓康,以為是一般的農民,就要搶他的牛來修路。韓康沒有爭辯,默默把牛從牛車中解開,親手交給亭長。
不久,使者駕專車到來,亭長才知道自己搶了韓康的牛隻,嚇得手腳發軟。
使者問韓康是否要殺了亭長。韓康說:「牛是我自己給他的,亭長有什麼罪呢?」韓康的善心,讓亭長逃過一劫。而使者輕忽人命的態度,讓韓康很反感,趁著使者不注意,跑到深山躲藏,從此隱居山林,過著清貧的生活,以高壽而終。
韓康因為職業的關係,在詩文中常被借為採藥、賣藥者的代稱。例如:徐陵〈長安道〉:「韓康賣良藥,董偃鬻明珠。」王維〈遊李山人所居因題屋壁〉:「藥倩韓康賣,門容尚子過。」白居易:〈酬夢得貧居詠懷見贈〉:「病添莊舄吟聲苦,貧欠韓康藥債多。」宋朝王銍〈送和斜川詩一首〉:「采藥遊名山,恐是韓伯休。」宋朝陳與義〈夜賦寄友〉:「賣藥韓康伯,談經管幼安。」
韓康還是「逃名」、「避名」的代表人物。如南宋蕭立之〈漁磯惠詩適聞王詩過邑〉:「不是逃名韓伯休,避兵聊欲蔽林丘。」宋末俞德鄰〈題葉勸農對山樓〉:「避名莫學韓伯休,生子何必孫仲謀。」元朝倪瓚〈韓伯休〉:「韓康抱淵靜,匿影以逃名。」清朝姜宸英〈哭魏叔子〉:「更無安道能求死,只有韓康解避名。」
當然,韓康對後世影響最大的,還是「不二價」。《南齊書‧卷五十二》記載,崔慰祖要賣屋宅,定價四十五萬。有仲介想接手,問:「能減價嗎?」崔慰祖答:「如果二價的話,我就愧對韓伯休了。」仲介又說:「若是我找到買主,你要說四十六萬,多的一萬給我。」崔慰祖說:「如果這樣,就是跟你合夥騙人,豈不是歪曲了我的本心?」崔慰祖受到韓康的啟發,堅守本心,以合理價格,奉行不二價,讓自己心安,也使得買賣雙方互利互惠。
北宋司馬光〈獨樂園七題‧採藥圃〉,引用了韓康的典故:「吾愛韓伯休,採藥賣都市。有心安可欺,所以價不二。如何彼女子,已復知姓字。驚逃入窮山,深畏名為累。」
司馬光用「吾愛韓伯休」破題,推崇韓康不求名利、擇善固執的風格與操守。許多藥鋪為表明自己賣藥童叟無欺、貨真價實、言無二價,就以「韓康遺風」或「市隱韓康」的牌匾,作為藥鋪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