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典故】 渡虎

文/宋滌姬 |2022.02.08
1201觀看次
字級

文/宋滌姬

《太平廣記‧甯茵》有一首描述「斑寅將軍」的詩:



但得居林嘯,焉能當路蹲。

渡河何所適?終是怯劉昆。



以干支紀年時,生肖中的「虎」,對應十二地支的「寅」,所以「斑寅將軍」就是「虎」。〈甯茵〉雖是杜撰的故事,但詩末的「劉昆」確有其人,「劉昆渡虎」一事,載於正史《後漢書‧劉昆傳》。

東漢時期的劉昆出任江陵令時,縣內連年火災。一發生大火,劉昆向著祝融方向叩頭,往往就能降雨止風而滅了火勢。劉昆升任弘農太守時,驛道多虎,行旅不通。劉昆以仁政教化百姓,三年後,老虎都負子渡河,離開弘農。

皇帝聽聞這種異象,就問劉昆:「你之前在江陵,能反風滅火;到了弘農,又使老虎渡河。你施行了哪些德政,而有這樣的事跡呢?」

劉昆回答:「偶然罷了!」

一旁的人聽了,都笑劉昆太質訥。皇帝卻讚歎:「真是位有德的長者!」

宋朝陸游長詩〈虎洞〉末五句:「四郊無事民安靜,有若劉昆多善政,嗟虎雖猛當如何,胡為飲泉卷久阿,明當負子東渡河。」就用了劉昆行善政,讓老虎負子渡河的典故。

無獨有偶,同樣在東漢時期,又出現渡虎的事跡。《後漢書‧宋均傳》記載,宋均出任九江太守前,九江郡虎患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即使設了很多陷阱來捕虎,災害還是沒能減輕。宋均到任後,下令所屬縣官拆除捕獸陷阱。

宋均對下屬們說:「山林虎豹,水底黿鼉,各有牠們生存的方式。江淮有猛獸,如同北土有雞豚。現今猛虎成災,歸根究柢,在於官吏不夠健全。勞師動眾去捕捉猛獸,治標不治本,必須去奸除貪,思進忠善,才是正確的治本之道。現在先從免除苛捐雜稅做起。」

宋均以德化民。幾年後,出現「虎相與東游渡江」的情景。「渡虎」或「虎渡江」就用來比喻地方官吏政績卓著、為政仁德。唐朝李白〈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有「九江皆渡虎,三郡盡還珠」的詩句,就引用了宋均渡虎的典故。

東漢有能「渡虎」的地方官,相傳唐朝有能與虎溝通的奇人──狄仁傑。《古今圖書集成》引《昌平州志》,記載了狄仁傑和虎的一場官司。

狄仁傑任昌平令時,境內山區多虎。有位老婦的獨子入山砍柴,慘死虎口。痛不欲生的老婦到官府控訴。狄仁傑收下訴狀,發文給當地山神,約好時間將所有老虎聚集郊外。

所有老虎都到齊了。狄仁傑說:「吃了老婦兒子的留下,其他離開。」

一隻老虎單獨留了下來。狄仁傑宣判:「食人子,罪無赦。」

老虎聽了,滿臉悲傷。狄仁傑見狀,說:「你想得到寬貸嗎?現在老婦無人奉養,如果你能奉養她,就可免於一死。」老虎點頭同意。

從此老虎每天送些獐、鹿等食物奉養老婦。老婦死時,老虎將屍身背到郊野埋葬,然後才遠離此地。

狄仁傑點化噬人虎成為「孝虎」,實在讓人稱奇,但事跡太過神妙,常人無法仿效。劉昆、宋均能「渡虎」,但「渡河何所適」?難道「當路蹲」嗎?會不會「虎落平陽被犬欺」呢?現今印度對待老虎,是「縱虎歸山」,劃出一片廣大區域,作為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並將區域中的民眾遷出,讓虎嘯山林,民安其業。這樣的「渡虎」方式,很值得參考與借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