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胡嘉蕙
文/宋滌姬
唐朝陳羽〈夏日宴九華池贈主人〉:「池上涼台五月涼,百花開盡水芝香。」百花開後盡吐芬芳的「水芝」,是什麼植物呢?晉朝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澤中,實曰蓮,花之最秀異者。一名水目,一名水芝……」原來,水芝就是荷花。
梁朝蕭綱的〈玩漢水〉:「石衣隨溜卷,水芝扶浪舒。」把水草隨著水流捲動、荷花輕扶水浪舒展的情景描繪得如同動畫一般,彷彿可以聽到水中嬉戲玩樂的歡笑聲。而如果夏季來不及賞荷,初秋也還不晚。李白〈擬古〉:「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文天祥〈江行〉:「松曉清風溼,荷秋流水香。」秋荷也別有韻味。
南宋葛立方有一闋賞秋荷的詞〈卜算子〉:
裊裊水芝紅,脈脈蒹葭浦。淅淅西風淡淡煙,幾點疏疏雨。
草草展杯觴,對此盈盈女。葉葉紅衣當酒船,細細流霞舉。
首句「裊裊」,生動描繪荷花的柔麗嫵媚、裊娜多姿,用「紅」字表現盛開之美。第二句的「蒹葭」讓人聯想起《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脈脈」既寫蒹葭的含情,又讓人聯想起《古詩十九首》中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為下片的「盈盈女」埋下伏筆。
蒹葭並非高貴的植物,荷花和蒹葭生長在同一水塘,顯現荷花的親切合群。這時「淅淅」輕吹的秋風,洋溢一池清香,又有疏疏微雨,水塘籠罩朦朧煙景,宛如披上一層輕妙,飄逸又空靈。
上片是靜態的描寫,下片則轉為詞人與荷的互動。此時雨霽天朗,水珠掛在花葉上,景致動人,香氣清雅,詞人生起賞花飲酒的思緒。「草草」二字,點明詞人陶醉在荷塘的美景,只是隨意擺設酒具,也暗喻詞人的醉態,就像風中搖擺的小草。第二句「盈盈女」代指荷花,表現柔美的樣態,也暗示詞人已醉眼迷矇,竟把荷花看成女子了。
末二句的「葉葉」,形容荷葉一葉接著一葉在池塘鋪開著,也用來形容荷瓣燦爛開放的形貌。「葉葉紅衣當酒船」的「當」,可以是「當作」的意思,醉中的詞人把水珠看成佳釀,乘載水珠的荷花荷葉,就被詞人當成了酒船;也可以是「擋」的意思,此時詞人正在船上飲酒,卻被茂密的荷花叢擋住去路。不同字義,讓句子有了不同解讀。
末句「流霞」是傳說的神仙飲料,也形容黃昏流動的彩霞,又指荷花如流霞般綺麗。詞人將荷花荷葉當成酒船,花葉上的露水,自然是上天所釀的瓊漿玉液;又或者當時詞人正在船上飲酒賞荷,黃昏的雲彩飄來,細細的霞光在水面搖曳、升騰,燦爛的流霞映在荷花上,詞人便舉起酒杯,與荷花共飲晚霞。
這闋詞最大的特色,就是每一句都使用疊字。《詞林紀事‧卷九》引用周密《草窗詞評》:「用十八疊字,妙手無痕,本色學道人,胸中乃有此奇特。」除了疊字,上片沒有使用動詞,下片善用一詞多義的特點,豐富讀者想像空間,都顯現出詞人的匠心獨運。
詞人雖寫秋季,但上下片都用「紅」這個溫暖熱情的顏色,延續夏季賞荷的歡愉,卻少了酷熱的困擾。末二字「霞舉」,顯現雲霞高高飄起、荷花高舉向天的景象,在這裡剎板,將黃昏絢麗的景致與荷花亭亭淨植的身姿,定格成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