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調查發現,五成多新移民媽媽認為台灣社會很現實,擔心孩子的未來,也不喜歡別人說她們的家庭是問題家庭。
調查也發現,大陸媽媽因語言溝通無障礙,與其他家長建立支持、互動網絡較高,參與子女功課和寫聯絡簿,也較越南媽媽強很多。
但是,有近六成的大陸媽媽感覺子女被問題化和標籤化,比例遠高於越南媽媽,可能是因越南媽媽有語言隔閡,較不易表達心理感受。
有人認為大陸媽媽的挫折感,是因選舉操弄族群意識導致,但此判斷無實證調查支持,不能遽下判斷,否則妄加宣揚,更易導致社會不安。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曾說
:「沒有解不了的怨仇,只有除不了的私欲;沒有放不下的負擔,只有看不破的感情。」
真是一語點醒社會大眾,平時大家若能抱持這樣的寬宏大度,社會紛爭將減至最少,操弄族群意識的選舉伎倆必難得逞。
三月上旬,羅馬教廷聖赦院表示,教廷為因應時代變遷已修訂「天主教原罪」範圍,把傳統七大罪的貪食、貪婪、懶惰、嫉妒、憤怒、傲慢、色欲,納入現代的「社會」觀點,訂出新七大罪,分別是濫用禁藥、操弄基因、虧德實驗、污染環境、社會不義、造成貧窮、不當斂財。
值得注意的是,教廷的新律法中的剝削窮人、不當斂財是屬社會生活範疇,而社會不義,可廣義解釋為對性別、種族等的不公平待遇,乃至歧視。
大陸配偶婚嫁來台,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的條件,遠苛於其他國家的外籍新娘,不符社會公義、人權平等原則,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的調查,雖然只是地區性的,卻也是全國問題的縮影,顯示社會沒有給新移民媽媽,特別是大陸媽媽,應有的關懷與包容。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閩南語」研修小組前天提出草案,要求小一生會使用羅馬拼音、小三會用拼音寫電子郵件、小五能用「台灣閩南語」上MSN或即時通,國中生更要會用台灣閩南語寫部落格,引起家長及教育界譁然,紛紛表示反對。
中文是越南媽媽的第二外語,大陸媽媽的母語也多半不是「台灣閩南語」,若教育部推行「台灣閩南語」政策,新移民家庭將更難落實子女的課業補救,子女也將更成弱勢。
天主教「新原罪」之一的社會不義,其實就是違背普世價值觀,幸好「台灣閩南語」草案並未通過,否則不符合社會公義。
孫理清(台南市/家庭主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