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閩南語」研修小組日前提出草案,要求未來小一生要學會羅馬拼音、小三要會用拼音寫電子郵件、小五要能用台語上MSN或即時通,國中生要會用台語寫部落格,雖然草案並未通過,但仍值得討論。
現在的學生使用台語並不普遍,連說都有困難,而且目前國小每周才上一節台語課,象徵意義大過實質,更嚴重的是,有不少學童視台語課為負擔,家長常描述孩子學習的痛苦,如果孩子覺得學台語痛苦,就算在逼迫下學會了,恐怕也會痛恨台語一輩子,因此有不少家長和老師要求廢除鄉土語言課。
如今教育部卻美其名鄉土教育融入資訊教育,要求學生以台語作為書寫工具,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
況且,目前台語用字尚未統一,在統整前就要求學生用台語寫作,不但教育意義不大,反會製造更多的紛擾。此外,台灣的母語不止台語,還有客語、原住民各族語,及外省人的鄉土語言,為何教育部獨厚台語?
呼籲教育部和推廣鄉土語言的學者應深思,學語言要自然(如在家學習或有學習環境)才有效果,若以行政方式加重學生的負擔,將適得其反。
夫子(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