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獲政府緊急授權核准進口美國快篩劑的公司,被發現以偽冒的產品混充,快篩劑無法顯示基本的T線和C線,且已大量流入中央部會和地方政府。衛福部事後聲稱因只做書面審查,而很多流程「防君子不防小人」。官員此言差矣,因為快篩劑是染疫與否的第一道警戒線,政府不但事前審核,事後更應嚴格查驗把關,做到既防君子、更防小人作亂,尤其要防內賊,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台灣從四月開始邁向所謂的「與病毒共存」的陣痛期,口罩與快篩劑就是民眾自保與自我檢測的最重要工具,衍生出來的防疫商機無窮,但也引發一連串的疑雲與問題。
國內有三百多家廠商申請政府緊急使用授權(EUA)進口快篩劑,但只有一成的廠商獲准,按理說,政府這麼嚴格的審查、這麼低的過關率,能出線的廠商應該都是品質優良的模範生。豈料,才短短二個月,先有「從小吃店變身生技公司」的高登環球生醫,僅以兩百萬元的資本額就拿到衛福部十六點五億元的快篩劑採購案,事後證明這家只是空殼公司。最近又爆發,大鑫資訊公司涉嫌用劣質的非美國製快篩劑冒充美國製富樂公司產品,連基本的T線和C線都無法顯示,根本是無效產品。更可議的是,大鑫進口的偽冒產品取得許多地方政府和中央部會標案,甚至地方政府還放置於給染疫民眾的「關懷包」內供其自我檢測之用。
尤有甚者,國民黨立院黨團曾經質疑,去年下半年共有四十家業者申請專案進口唾液型快篩劑,以供小孩或不適合捅鼻子檢測的民眾使用;但其中絕大多數都遭駁回,僅有高端生技背景的「福又達」公司獲准。衛福部的審核標準既不公開也不透明,也令社會存疑。
這次大鑫資訊以偽冒品混充美國製劑事件,其實衛福部先前早獲警訊,卻遲未採取行動,其心態著實可議。報載美國FDA三月即公開宣布,市面上充斥未經核准的中國大陸製富樂快篩,是無效產品;五月十二日食藥署主動致電給另一家進口相同產品的醫優科技詢問富樂快篩的國際測試結果,醫優答覆敏感性不足且有偽冒產品,而且隔天就主動自請廢止緊集授權使用。但衛福部在五月十日仍核准大鑫進口相同產品。
這一波疫情高峰,有不少民眾雖有一些染疫症狀,卻因為「快篩陰」而自以為沒事或僅是感冒而輕忽,致使演變為重症甚至由而身故。
雖說其中一些可能是病毒抗原量還不足,也可能是採檢技術或操作程序的問題;但如今爆發獲政府緊急授權使用的快篩劑竟多有劣質無效的產品,也令大家恍然大悟,快篩劑即使不是藥品,但無良產品仍可能會間接導致重病甚至喪命。
從口罩而疫苗,到如今的快篩劑,國內防疫物資的授權與採購一直存有許多疑點,但政府部門又以絕對的執政優勢假「防疫需求」之名,掌握絕對的權力,外界難以置喙。
食藥署官員說,「許多流程是防君子不防小人」。難道說,政府設下的重重門檻與嚴格限制,只有事前審查了事,事後卻不做把關?政府的防疫作為,只是為了「防君子」,不防小人也不防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