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蜀國 是怎麼納入華夏版圖的?

文/出谷司馬 |2022.06.09
1245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延續了幾次的話題,我們都在談位於中國西南的一個古代政權——古蜀國。古蜀國雖然也是以今日的四川為中心,但與後來三國時代劉備與諸葛亮的蜀國並不相同。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古蜀國從遠古的史前時代就已經存在並發展出高度的文明,一直到西元前三一六年被秦國入侵滅亡之前,古蜀國一直都維持著自在的發展空間。包括之前提過的杜宇、鱉靈,以及三星堆文化,都被認為是古蜀國文化的一部分。

由於古蜀國得天獨厚,有著豐富的物產,因此向來為環伺在周圍政權的覬覦之地。

但是,通往古蜀國一帶的路,自古以來就是崎嶇難行的小路,正因如此,古蜀國才得以維持他們遺世獨立的文明。這種情況即使到了唐朝,詩人李白也曾說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意思就是說,要進到四川這塊土地上,簡直比登天還難。

由於道路崎嶇,凡是要深入蜀境進行軍事侵略,古蜀國的軍隊只要以游擊戰的方式,躲在茂密的樹林裡就能夠以逸待勞,對外敵發動攻勢。然而,這麼難以入侵的一塊土地,究竟是怎麼樣被戰國時代的秦國併吞,成為後來「華夏」的一部分呢?這可跟有著三寸不爛之舌的張儀,以及五隻會拉出金大便的石牛有關呢!

張儀是秦惠王的相國,素來以能說善道、思想敏捷著稱。秦國的正規軍雖然對列國的戰事都是所向披靡,但是進入古蜀國的小路卻讓張儀傷透腦筋。

相傳在秦蜀對峙局面下的某一天,古蜀國的邊防軍看到在秦蜀邊境跑來了五頭牛,但是看了許久,這些牛動都不會動。於是,蜀軍派了偵察兵跑到邊境仔細一瞧,原來,這幾頭牛都是石頭做的,但是這些牛打哪兒來卻沒有人知道。

之後,蜀軍每天都看到秦軍派人在石牛底下找東西,找到之後,總是發出一陣歡呼。打聽之下,才知道這些石牛每天早上都會拉出金大便。

蜀軍將這個消息稟報給蜀王,蜀王立刻派使者對秦軍說:「這幾隻石牛在秦蜀的交界地帶,所以它們拉出來的金大便,應該由秦蜀兩國對分。」但秦軍卻說:「這幾隻石牛雖然在邊境交界處,但是,石牛的屁股對的是秦國的國境,所以拉出來的金大便,自然是落在秦國境內,所以應該歸秦國所有。」蜀王的使者自知理虧,只好摸摸鼻子回去向蜀王報告。

可是到了第二天,蜀軍突然發現所有的石牛轉了方向,變成屁股對著古蜀國。蜀王大喜,立刻派了使者去交涉。秦軍很不情願的說:「我們光有牛頭也沒有用,不如你們乾脆把石牛都搬回去吧!免得我們在這裡乾瞪眼。」這個結果固然令蜀王高興,但是,通往蜀國的道路狹窄,別說一隻石牛了,就是半隻也過不去。於是,蜀王下令拓寬道路,為的當然是要將這五隻會拉金大便的石牛帶回。

拓寬道路的工程很快就完工了,石牛也順利運回古蜀國,但是想也知道,石牛再也不會拉金大便了,這一切都是張儀想出來的詭計。而且很快的,秦軍沿著拓寬的道路長驅直入,不消多時,就把古蜀國給滅了,蜀王被降級成為蜀侯,從此成了秦國的臣屬,而後也就很自然的成為了「華夏」的版圖。

至於這條為了石牛開闢的道路,當地的人便稱之為「石牛道」,秦軍藉石牛攻打古蜀國的故事,也一直流傳在人們的心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