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帝視信息科技董事長 高欽泉 創業要事先做好長期準備 文/記者宓盈婷、林凱 |2022.06.05 語音朗讀 264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新華社經過大膽創新和反覆試驗後,團隊自主研發的「巧手」智能竹條分選機器人成功面世。圖/新華社高欽泉不斷思考,科技創新如何能讓產業升級。圖/新華社經過大膽創新和反覆試驗後,團隊自主研發的「巧手」智能竹條分選機器人成功面世。圖/新華社 文/記者宓盈婷、林凱 出生於一九八六年的高欽泉從小就是讓其他家庭稱羨不已的孩子:各種獎項拿到手軟,研究生保送廈門大學,遠赴英國攻讀博士學位……從英國學成歸來的高欽泉,一心想要將自己在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付諸實踐,於是走上了「技術創業」之路。二○一六年,他與合作夥伴一起創辦福建帝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攻人工智能和計算機視覺前沿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公司從起初四人的小團隊發展到如今一百多人的規模。視頻平台注目焦點擔任福建帝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高欽泉說,在博士快畢業的階段,大陸應該說整個創新創業的環境是愈來愈好,特別是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各種各樣的創業扶持的政策,人才引進的政策也是非常優厚的。「回來的話是希望把我們學的這個技術能夠帶回到家鄉進行產業化,一方面的話就是能夠為家鄉做點貢獻,另外一方面能夠把我們所學的技術實實在在地去賦能家鄉的一些產業。」高欽泉說:「其實大陸整個社交媒體的方式的變化,就從原來的單純我們每天可能以發短信文字為主,到現在大家手上離不開視頻平台,視頻的社交應該說是接下來幾年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我們就想說如何把這個技術能夠在這個視頻的社交市場裡面進一步降低它的帶︵頻寬︶成本,另外,能夠讓用戶體驗到更高清的視覺體驗,所以,回國後將原來學的技術往這一塊慢慢深入研究。」需要長期奮鬥過程近年來,高欽泉不斷思考,科技創新如何讓產業升級。經過大膽創新和反覆試驗後,由其團隊自主研發的「巧手」智能竹條分選機器人成功面世,為大陸竹製品加工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高欽泉說,機器人一台設備最多能夠代替四個人工,一天能夠(分)揀幾萬根的竹條,而且它準確率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多,人一般一天的視覺疲勞下來,它可能只能達到百分之七十多,對於這個產業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創新創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課題,一旦進入到這條賽道,就是要做好長期的準備。所以堅持不懈地努力,瞄準一個方向去持續地去把產品做好,把這個技術壁壘做起來,為後續的成功達到一個比較好的鋪墊,你要把一個企業從一個小的企業做到一家比較偉大的企業,這裡面就是需要一個長期奮鬥的過程。」高欽泉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雲賬戶技術(天津)公司董事長 楊暉 以雲端書寫富裕畫卷 下一篇文章 浙江嘉宏董事長 章加洪 環境如何困難 也要學會堅持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3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4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5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6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7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8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9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10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