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BOB
圖/BOB
文/潘湘湘
最近陸續聽到有人被隔離、學校停課、企業公司居家上班的新聞或消息,這都是源自於強大的「傳染病」── 新冠病毒疾病 (COVID-19)。自從爆發以來,大家應該都已感受到可怕的威力!它就像是個大魔王,擁有殺傷力的武器,讓我們人類只要一個不注意,就會被攻擊,也造成很多人死去。尤其,有時候它還會變換戰術,變裝出邪惡怪獸出來攻打,讓我們很難招架。這種像新冠肺炎有很強攻擊性的疾病,是一種可以從一個人,經由許多途徑傳染給另一個人的感染病,我們就叫它是「傳染病」;而由於它很容易就引起絕大多數人被感染,像一股潮流流行起來,所以也是一種「流行病」。
4大條件 成傳染病
傳染病與流行病在醫學上,是有專有的名詞定義解釋的。
傳染病是什麼?是指一些具傳播性的疾病。這種疾病要形成作用,會有4個必要條件,就是病原體、傳染源、傳播途徑、宿主,醫學上稱為「傳染鏈」,也就是說實際串起來的時候,傳染病就發生了。
4個必要條件的第1個「病原體」指的是引致感染的細小微生物,如細菌、真菌(黴菌)、病毒和寄生蟲,它們往往是我們眼睛看不見,也聞不到,摸不到,就如同新冠病毒一樣。
而「傳染源」是指讓病原體可以依靠活下來,或繁殖的環境,會有動物也有無生物,例如被感染到的人、禽鳥類、動物類,或是昆蟲類,有時候泥土也是傳染源。
至於「傳播途徑」則是指病原體的移動方式,從這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之間要有接觸途徑,有的透過直接接觸到已感染的人,也有透過食物、空氣、飛沫、水、大小便……等傳播出去的,有些病原體的傳播途徑不只1種。
最後指的是「宿主」,就是被這些病原體找上門寄宿的主人,也就是容易受感染的人類或動物,人類通常是抵抗力較弱的小朋友、老人及長年生病的人,會是病原體最愛的「宿主」,被寄居的宿主,身體會被攻擊,造成傷害。
染病速度 造成流行
流行病是什麼?它也叫做「流行性疾病」,是說在一定時間內,突然有很多人連續出現的疾病,這種大量或大範圍生病的速度,通常是以傳染病居多。如果疾病只在限定的地區範圍產生,叫做「地方性流行病」;如果是發生在很多大洲甚至是傳遍全球,我們叫它「大流行」,除了最近的新冠病毒是大流行,過去有的瘟疫、黑死病等等都是。傳染病可能會變成流行病,然而流行病不一定是傳染病,例如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超重與肥胖是歐洲的「流行病」,這個疾病與歐洲每年超過120萬人的死亡有關,因此呼籲歐洲需要找出方法來扭轉現狀;另外也有由於水汙染造成的地方性流行病,這就不是傳染病。
不管是傳染病,還是流行病,面對這樣的敵人,我們應該怎麼抵抗呢?從醫學角度,我們需要做好個人的防護措施,平日要加強身體免疫力以及避免接觸感染源,例如以新冠病毒來說,大家都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從我們是都是地球一員的角度,做到人人保護自己,也就是保護別人,如此一一的團結起來,就能凝聚起巨大力量,成為對抗「大魔王」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