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人物51 伊迪絲 & 沙赫德 啟動醫療新量能 楊慧莉 |2022.05.21 語音朗讀 58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透過家屬照護系統的介入,新生兒的生存率提升了。圖/臉書非營利組織「諾拉保健」創辦人和執行長伊迪絲(左)和沙赫德(右)。圖/臉書伊迪絲(右)和沙赫德(左)最大的夢想是,讓家屬的愛轉化成提升醫療量能的一股重要力量。圖/臉書諾拉保健指導餵奶技巧時,藉助圖片,並避開一些深奧的醫學術語。圖/臉書諾拉保健,訓練印度許多地方醫院的醫護人員,讓他們教導家屬一些基本的照護方法,包括如何照顧新生兒。圖/臉書諾拉保健訓練的重頭戲包括讓家屬在醫院時實習,以便回家就能正確執行。圖/臉書 文/楊慧莉近年來,疫情爆發,全球醫療量能吃緊。不過,在此之前,許多地方的醫療資源早已嚴重不足,讓病患和家屬備受磨難。所幸,史丹福學生伊迪絲 &沙赫德在親眼見到這世間慘況後感同身受並靈機一動,開啟醫療網絡的另一扇窗……靈光乍現目睹醫療資源不足的一刻伊迪絲‧艾略特(Edith Elliott)多年前在史丹福大學念設計時,認識了即將成為實習醫師的沙赫德‧阿拉姆(Shahed Alam),他們當時同修一門叫做「負擔超低廉的設計」課程。之後,他們應課堂教授請託,與另兩位同學一同前往印度,運用所學,協助解決當地平價連鎖醫院「納拉亞納醫療集團」(Narayana Health)所面臨的醫療照護不足問題。發現家屬愛莫能助印度鬧醫師荒的問題,由來已久。根據世衛組織的估計,比起美國四百名病患由一位醫師照顧,印度的一名醫師卻要負責一千七百名病患。伊迪絲與沙赫德到訪印度醫院後,看到病床都滿了;病患為了看醫師,經常席地而睡,排隊等待數周。除了留意到醫師嚴重短缺,他們還發現一個現象:病患家屬不斷表達關切,也很願意盡全力協助所愛的家人舒緩病情,但沒人給他們任何建議。「病患跟我們說,他們既困惑又害怕,很想幫忙,但不知從何幫起。」伊迪絲說。沙赫德則表示,也只有家人最關心病患,但他們卻常常不知所措。所以,我們就想,何不善用這股慈悲的家族力量,讓我們協助他們照顧病人。他小時候見過母親努力照顧祖母,「媽媽聰明又能幹,但照顧人很辛苦,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了想法後,他們花了半年時間落實,主要是與納拉亞納醫療集團合作,看看能如何協助印度的醫療系統。期間,他們花很多時間跟病患、家屬、醫護人員、院方管理階層、甚至保全人員談話,才驚訝發現,醫療照護服務過程中,家屬完全置身事外,而醫療服務提供者卻竭盡所為。此外,伊迪絲、沙赫德等一行人還到訪百姓家中,想了解病患出院後的用藥情形。結果,他們發現病患做不到後續照護,有時甚至連準時吃藥的簡單指示也無法遵守,讓他們「明白很多疾病本來可以避免,醫療量能的實際潛力存在於家屬訓練」。創辦家屬照護系統事實上,印度醫療量能不足的問題,除了醫護人員短缺外,另一個原因便是,病患出院後不久常因照護不周,而再度入院。伊迪絲舉她遇過的一位心臟病患為例。醫院出院指示包括了改變飲食習慣和做物理治療,但由於書寫方式讓病患和其妻子很困惑,以致無法遵循,病患又二度入院。當明白家屬其實可以減輕醫護人員負擔,在病患出院後遵照醫囑,成為有力的助手後,伊迪絲和沙赫德在家屬身上看到了尚待開發的醫療資源,於是便與另兩位同學一起創辦了家屬照護系統「諾拉保健」(Noora Health),希望能藉助家屬的力量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諾拉保健,會將一些基本醫護工作傳授給家屬,以便他們能在病患住院期間幫助自己的親人,也同時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他們的目標是讓病患提早出院,保持安康,以避免再度入院。諾拉保健,訓練印度許多地方醫院的醫護人員,讓他們教導家屬一些基本的照護方法,如量脈博、監看物理治療運動、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和遵守用藥。訓練的重頭戲包括讓家屬在醫院時實習,以便回家就能正確執行。量身訂做居家護理諾拉保健針對不同種類的醫療問題建立標準化流程,包含心臟病、腫瘤、新生兒、產婦、糖尿病等;其所採取的範型和方法很獨特,會依鄉下或城市區域的識字和不識字人口而調整,包括製作簡單易懂的影片,讓人一目了然。多半是由義工們直接聯繫病患家屬,但有時是醫療人員提供訓練,「我們跟醫院合作,將我們的家屬照護流程植入他們的醫療照護服務裡,先訓練職員,再由他們傳授給家屬。」沙赫德進一步解釋,「我們所設計的內容適用於識字率不高的人口,並藉助行動工具追蹤家屬護理狀況,讓他們回家後能持續接受照護的資訊。」諾拉保健開辦不久,就效果顯著,再度入院和併發症發生率都下降許多。伊迪絲表示,「我們這種做法就好比將社區的醫護人員放進每個家庭。」沙赫德則一言以蔽之,「我們專注於有助於康復和保健的基本健康護理,種種護理行為要依病況而定。如果是遇到體重過輕的新生兒,我們會教導合宜的餵奶技巧、產婦餐、營養不良的辨識、發燒等狀況的護理。訓練期間,我們使用簡單措辭,幫助他們理解,避開一些深奧的醫學術語。如此一來,我們助人有自信的出院回家,而非滿腹焦慮。」發起行動回歸醫療量能的重要源頭諾拉保健開辦至今,已與印度的六個州政府、孟加拉政府和大型私人醫院系統合作,在三百多家醫療院所訓練了將近兩百萬的病患和家屬,結果心臟病術後併發症降低了七成一、新生兒複診率降低五成六。醫療不可或缺要素去年秋天,沙赫德再次親身體驗家屬照護的重要性。當時,他前往美國探望因疫情關係已兩年未見的父母。由於來自第二波疫情重災區的印度家鄉「班加羅爾」(Bangalore),他到訪後數周內,先是其父、接著是他、然後是其母,都陸續染上新冠病毒。雙親年邁和染疫情況有些嚴重,讓他每天都很煎熬。儘管他有醫學背景,也嚇壞了。他帶父母去預約多天的地點接受檢測、打電話給已分身乏術的家庭醫師、設法取得其實也沒那麼有效的單株抗體。期間,他只能盡心盡力,想想提供哪些食物緩和父母的症狀。所幸,他們全家最後都撐過來了,但他永遠不會忘記那種孤獨無助感,以及那種想竭盡所為提供協助的迫切感。伊迪絲回首來時日表示,經營諾拉保健至今,仍不忘初衷,其背後最大動力就是愛,明白它在緊急時刻就變成要幫助年邁母親拿到用藥的決心、變成要將病童送入急診室的頑強力量。愛,就像看不見、卻始終存在的氧氣,是健康幸福人生所需;可惜,多數人都漠視了這股愛的力量在醫護環境裡的重要性。沙赫德也說,他們的方法之所以適用於各種病人且發揮作用,是「因為病患的摯親都在那裡隨時待命,想提供協助」。點燃家屬照護行動此外,伊迪絲也表示,他們在經營新創企業「諾拉保健」時也獲益良多,學到了三件事:首先,深層傾聽是關鍵,「護理人員、病患和家屬引導我們,他們是有遠見的人,幫忙我們確認訓練能符合其需求,完全到位。」再來是,信任和時機是行為改變的基礎。護士和醫護提供者是病患和家屬們所信任的對象,所以要跟他們共事,要在正確時機和地點,提供家屬最需要的訓練。第三是,新創企業不必白手起家,「我們沒有創造新系統,而是建立在已存在的醫療基礎設施上,用一種可永續運作的方式設計和引進訓練……大大降低心臟手術後併發症的比例,也減少了一成八的新生兒死亡率。」經營過程中,伊迪絲與沙赫德碰到不少振奮人心的故事。比方說,不識字的蘇妮塔家境不好,為了老公的心臟手術散盡家財,但所幸有諾拉保健的訓練,多數靠一己之力協助老公復元。不過,他們有個更大的心願,那就是點燃家屬照護行動。未來六年,他們打算訓練七千萬家屬照護者,地區涵蓋印度、孟加拉、印尼和尼泊爾,以此協助醫療系統。發揚古老美好行徑非營利機構「諾拉保健」,在近十年的營運後,啟動了新的醫護量能,影響力在近期內獲得兩項殊榮後備受肯定:成為今年的「TED大膽計畫受贈人」(TED 2022 Audacious Project Grantee)並獲頒今年的「史考爾基金會社會創新獎」( the 2022 Skoll Foundation Award for Social Innovation)。這兩個獎將挹注五千兩百萬美元資金,助其完成更大的目標。儘管如此,伊迪絲和沙赫德並不以此為滿足。他們最大的夢想是希望全球的醫療系統能向他們借鏡,將家屬照護納入他們的醫護團隊裡,賦予家屬照顧家人的自信、技巧和訓練,而且該有標準流程,因為不可能到處都有「諾拉保健」。而兩位創辦人都在他們過去的成長經驗中看到家屬照護的重要性。沙赫德想起母親照顧祖母的偉大,伊迪絲則想起十三歲的自己也曾協助母親,幫助她從開腦手術中逐步復元。「我們所為,主要是歌頌這種古老而美好的人類行徑,協助我們所愛的人康復。想像有這樣一個世界,不管你是誰或來自哪裡,都知道如何照護自家人,而你可以因此備受認可。一天天,我們看到了這個可能性,也看到了要革新醫護體系,得將家屬部分一併納入。」伊迪絲下此結論。 前一篇文章 趨勢人物50 AI專家 科達班德 洞悉未來企業致勝關鍵點 下一篇文章 風雲人物34 新生代領袖魯登科 戰火下捍衛新聞價值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趨勢人物99】挪威科技人 柏尼奇 打造 人形機器幫手 未來家事不用愁【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 作者其他文章【風雲人物39】奇克、柴克與彼得 樂天反戰敬生命【趨勢人物56】社會企業家 柯汪 致力發展綠氫 力抗氣候變遷【風雲人物38】烏克蘭軍醫塔伊拉 歷劫歸來 控俄行【Herstory83】義大利國寶級女星貝魯奇 歷久彌新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