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34 新生代領袖魯登科 戰火下捍衛新聞價值 文/楊慧莉 |2022.05.28 語音朗讀 56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魯登科做現場連線報導時,留下自拍身影。圖/推特《基輔獨立報》新聞團隊去年十一月開會時的情景。圖/推特魯登科坐在戰時做為防空洞的地鐵站,機動工作。 圖/取自《時代》網站《基輔獨立報》總編輯魯登科日前獲得《時代》「新生代領袖」的頭銜。圖/推特眼前充滿毀滅性的戰事,已讓魯登科和工作團隊調適好心態,知道該如何面對。圖/推特 文/楊慧莉烏俄戰爭爆發,全球媒體爭相報導,甫成立不久的《基輔獨立報》所報導的英文新聞,成為全球獲得可靠戰爭消息的主要來源。美國《時代》雜誌近期評選各領域「新生代領袖」時,該報靈魂人物名列其中,她是總編輯魯登科……異軍突起新生代領袖來時路日前,美國知名雜誌《時代》公布評選出的各領域「新生代領袖」,其中有《基輔獨立報》(Kyiv Independent)總編輯魯登科(Olga Rudenko)。她在烏俄戰爭期間帶領新聞團隊,依據自己所信奉的「新聞獨立報導」價值,以世界最通用的語言「英文」報導自己國家內所發生的戰事,在戰爭爆發不久便成為全球獲得可靠戰事消息的主要新聞來源。全面開戰第三天,《基輔獨立報》的推特帳號追蹤人數從三萬暴增到一百萬,而今已超過兩百萬。魯登科的領導力,由此可見。有趣的是,這家短時間內新聞能見度大放異彩的媒體,在俄國入侵前三個月才成軍。在此之前,內部成員亦歷經了一番「專業自主權的戰事」;在前老闆爆出涉及侵犯新聞獨立性的醜聞後,全體掛帥求去,也把當時暫離新聞業的魯登科找回,拉著她一起,在戰事的艱難情況下如履薄冰的朝新聞理想邁進。科班出身 苦練實戰儘管時勢造英雄,魯登科這一路走來,可不容易,因為她從未想到自己會領軍一個瞬間爆紅的新聞媒體,「如果你見過十四、五歲的我,一定無法想像我這人有朝一日會當領導。」魯登科成長於烏國中部城市第聶伯羅,四歲喪父,由擔任會計師的母親一手撫養長大。母親希望她往經濟學生涯發展,但從小酷愛讀書和日本漫畫的她,早已認定要以寫作維生,也希望能多認識一些有趣的人。她在第聶伯羅大學念完新聞學並在一家當地報紙實習後,搬去首都基輔,接著在當時烏國唯一的英文報紙《基輔郵報》找到工作。《基輔郵報》的國際讀者雖小眾,卻以嚴謹的新聞內容見稱。魯登科當時對報社聲譽有所不知。她在新推出的烏克蘭語網站擔任生活線記者,只覺得新聞室很可怕;對要用英文與人交談,感到惶恐。不過,她也沒退卻,還志願以英文寫一則民意調查,只是隔天送去讓編輯過目時,對方全部刪掉,重新寫過。往後,魯登科漸入佳境,很快的可以完全用英文撰文,且報導內容除了生活時尚,還涉及政治新聞。幾年的磨練後,她於二○一七年當上副總編。另起爐灶 眾望所歸每一次的升遷,魯登科都會自我懷疑,「我當副總?不會吧!」人事命令布達後,看到大家覺得她當之無愧後,她才發現,原來別人看她的角度竟與她對自我的認知如此不同。去年,她獲得芝加哥大學史蒂格勒中心(Stigler Center)獎學金。此刻,她已在《基輔郵報》工作十年,報社同仁為了爭取新聞編輯獨立性而與房地產商老闆基凡(Adnan Kivan)槓上,讓她萌生思索人生下一步的念頭,打算秋天待在美國念書,之後回到烏國再休息一陣子,並不確定是否要重回報社。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不久,老東家爆發醜聞:烏國當局不滿報社批判性的報導,老闆礙於壓力,任命了一位聽話的員工當總編,引起同仁群起反彈,基凡將他們全部開除。幾位重要幹部不想就此放棄自己的新聞理想,於是打電話給當時在芝加哥的魯登科,告知他們將另起爐灶的決定。魯登科聽後表示,「那算我一份。」去年十一月中,他們成立組織,從一個簡單通訊逐步擴充,最後在有商業夥伴加入和一些資金挹注下,成為一個正式的新聞網站,取名《基輔獨立報》。到了要推選總編輯時,有人就說話了,「我們都知道那當然就是魯登科了,她經驗最豐富,而且獲得大家的完全信任。」不過,魯登科很謙卑,堅持要投票表決,結果每個同仁都投給了她。面對挑戰 展現實力《基輔獨立報》成立三個月後就逢戰事,儘管千頭萬緒,報業同仁卻士氣高昂,有種要打倒壞人、非贏不可的感覺,其所捍衛的不只是國家自主權,更是新聞獨立自主的價值,因為烏國媒體已被一些親普亭的有錢老闆掌控。不過,隨著俄國入侵,捍衛的本質發生了些許改變。編制內的二十四位員工持續推出深入報導,讓魯登科引以為豪的故事如:基輔遭轟炸時街道清潔人員和垃圾回收者仍堅守崗位、跟著烏國軍隊去收屍等。即便如此,在情緒高漲和事件接連發生的快步調下,魯登科發現,「當國家在打仗,要將事實從主觀的意見和情緒中區隔開來,還挺難的。」因此,確保報導的真確性,就成了一項不小的挑戰。此間,魯登科也驚覺自己潛藏的實力,「如果要我在二十個人面前做簡報,我可能會剉,但好笑的是,面對兩百萬的推特人數,我卻無感了。當面對戰爭和經營一個新聞團隊時,挑戰變得如此巨大和事關重大,此刻身上似乎出現了某種東西,一種需要全面配合的機制,一種你不知道早已潛伏在身體裡的內在力量。」為義而戰活出新聞人的高度在安全與工作需求之間取得平衡,是所有戰地記者都會遇到的難事。不過,對烏國的記者而言,事情就變得更複雜,因為戰火燒到自家門口,沮喪和不確定感都會影響他們的專業。魯登科表示,「坦白說,我們的處境比國外的戰地記者更艱困,我們不只是報導新聞,也活在新聞裡。」而不管自己是否為運動人士,所有的記者都無法置身新聞事件外,「為我們報導烏國難民穿越邊界到波蘭的人,本身就是難民;我們有個編輯報導了一個北部城市遭砲擊的消息,她全家就住在那個城市,所以也都是非常個人化的。」戰地報導 危機四伏面對戰爭就在身邊,新聞從業人員除了置身險境,也承受著無比的心理壓力。魯登科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感受到了,「我們再也不一樣了,外表看不出來,可以表現如常,談笑風生,但內心已因戰爭創傷而完全改變了。」《基輔獨立報》新聞團隊總是自告奮勇前往戰事熱點,魯登科覺得有責任約束記者,免得他們報導衝突的激情蓋過理智。不過,看到衝突地點不少記者因公殉職,她多少還是覺得自己讓同仁置身險境,深怕哪天同仁發生不測,她要面對他們的家屬。即便憂心,她也盡量適可而止,隨即轉入更重要的事,包括每天提醒記者要追溯消息的源頭並查證,因為亢奮的情緒、假消息、戰爭宣傳等都會讓新聞失去準度。然而,魯登科也坦言犯錯難免,「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犯錯,除了例行報導,還要依事情優先順序快速消化,意思就是我們真的會弄錯,但還必須澄清和更正。」有錢閉嘴 公義最大身在祖國報導國家戰事,除了「身」歷其境,《基輔獨立報》新聞團隊也深感有重要任務在身,特別是開戰時《基輔郵報》已一度停刊,讓他們取而代之,這也算是給了對方一點教訓。烏國有很多媒體組織是老闆說了算,魯登科希望他們能樹立榜樣,激勵他人勇於對抗老闆干預新聞自由的行徑,「任何新聞組織最重要的還是在裡頭工作的人,雇主可能覺得他出錢,就是老大,要人報導這個,不要寫那個,給一堆指令,但你其實可以不用照做,你有其他選擇,因為你和團隊是有價值的。」魯登科與同仁成立《基輔獨立報》就是要證明,不是有錢就可以掌控新聞言論。她知道自己或許很天真,也不一定成功,但就算最後失敗,至少試過,也確信自己的立場是對的。而今,面對戰爭的殘酷,為了保持冷靜,魯登科得將眼光放遠,想想戰爭結束後,新聞團隊又可以聚焦於揭發腐敗和不公不義之事。禍福與共 專業自豪不過,眼前充滿毀滅性的戰事,已讓魯登科和工作團隊調適好心態,知道該如何面對。她表示,報導祖國戰事既是禍,也是福。之所以稱「禍」,是因為無法自動關掉新聞,「新聞工作就是要正視種種暴行,看到有平民百姓雙手綁在背後遭殺害、每一張亂葬崗的恐怖照片等,你都不能避而不見。」但,新聞工作也讓魯登科看到,他們可以藉此處理恐懼,並賦與意義,「身為新聞從業人員,有幸知道自己的工作其實幫得上忙,但我指的不是幫助國家或軍隊,而是協助讓對的事發生。我們很幸運能從事新聞工作,讓我們可以發揮影響,做對的事。」 前一篇文章 趨勢人物51 伊迪絲 & 沙赫德 啟動醫療新量能 下一篇文章 【趨勢人物52】 科技主腦莫塞里:創作者主導的新網路時代來臨了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趨勢人物99】挪威科技人 柏尼奇 打造 人形機器幫手 未來家事不用愁【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 作者其他文章【趨勢人物99】挪威科技人 柏尼奇 打造 人形機器幫手 未來家事不用愁【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