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疫作為與人民信任

 |2022.05.18
6442觀看次
字級

新冠疫情擴散後,各國都實施管制辦法,規範人際群己行為,限縮營業場所作業模式;並調控防疫物資,優先滿足自救需求,再外銷或濟助他國。疫情變化兩年多來,很多國民所得中上地區,已開放防疫物資可規律流通;也調整人際群己行為規範,逐漸回歸常態生活。

管制屬應急處置,台灣人民在日據時代因二戰曾受管制之苦。戰時台灣總督府訂《統制法》、《應急措置令》等規章,管制糧食交易。先採公定價格,控制上市數量,限定入市糧商必須加入公協會;繼而一元性統制經營台日兩地米穀交易,獨占性販賣台灣米與經手外地米交易。

日殖政府為滿足母國需要,行配給制,計算每人每天所需熱量配給食物。日警深入台灣農村進行經濟調查,家戶所養豬雞鴨均登冊列管,還限種園藝作物,改生產稻米,再銷往日本平抑東京糧價。

如此壟斷式強制管理,利官不利民;黑市乃以物換糧,或囤積米穀再高價脫手,更添民忿。

二戰時英國也加強管制,定量配給食物、布匹、紙張、汽油。英國王室一體遵行,華麗餐盤放的加鈣硬麵包,就是庶民口中的愛國麵包。政府依據兒童成長、孕婦妊娠需要,分類計算糖油奶肉攝食量,鼓勵從倫敦等城市疏散到鄉村的婦孺、少年自種蔬果,自養雞豬兔補充食物,不在管制銷售之列。戰爭期間曾有人拿麵包餵鳥被處罰,但戰時人民的身體素質反較戰前、戰後健康。

德國在二戰前就儲備大量物資,開戰後行配給制,人民生活水平優於歐洲其他國家;直到一九四四年東西線戰場均失利,防線收縮後,有些食品從餐桌上消失,民生變得艱困。但德國政府高效服務人民,大轟炸後迅速清理道路上的瓦礫,恢復交通;政府卡車會送來熱湯、夾蛋或香腸的三明治、衣服,安慰垂頭喪氣又飢腸轆轆的難民。所以在英美空軍地毯式(無差別)轟炸中,德國人民對政府仍懷抱信心。

管制與配給旨在維持秩序、掌握有限維生物資公平分配,避免特權謀私,穩定急難中全民互助的公義。

台灣防疫管制,採依法徵用、實名制配銷、管制進口貨產地等辦法,嚴控物資。

醫材藥之產銷事屬專業,攸關人民健康,理所當然應經審批合規才上市;但是一元性統制管理,絕對權力生出絕對腐敗。立委要求向國會公開審批會議紀錄受阻,台灣本土醫藥業界原可吹哨示警,奈何官方還有健保核銷權在手,令識者噤聲。

政府鐵腕管制,有政治朋黨關係者,卻能快速取得政府緊急使用授權,即使不具醫藥專業的小微公司,也能待機賺防疫財。

在野黨團諷防疫管制圖利朋黨,通過餵給情報讓黨友守株待兔、復快速審批助人掌握賺錢先機、再甄別進口地區卡住同質產品予人寡占市場之利。而百姓則排著長隊,還不一定能買到價格高於國際水平的抗原篩劑;已確診被感染病患,也不一定能即時取得治療藥。

政府以穩定防疫物資、安定社會民心之名,藉嚴刑峻法,行原於日據時代之一元化管制;既未見類英王室一體遵行之德,也未見德式管制高效服務之能。

如今已管制成政風見疑,靠勢者違反規定亦不受罰,社會出現指標性特權與層級位差,民間不平之氣高張,如此作為叫人民如何信任政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