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鬘 帶領夥伴救傷寵物鼠

文/派翠西亞 |2022.05.14
4943觀看次
字級
喜歡不一定要擁有,養寵物要能善待另一個生命。圖/愛鼠協會提供
千萬不要看著喜歡就帶回家養。圖/愛鼠協會提供
從小朋友教育著手,種下生命教育的種子。圖/愛鼠協會提供
背後最大的支持者是張勝鬘的媽媽(左一)。圖/愛鼠協會提供
張勝鬘為救鼠改變生涯。圖/愛鼠協會提供
張勝鬘(前排左2)和一群熱血夥伴一起努力,再辛苦也不喊累。圖/愛鼠協會提供
飼養前一定要考量是否具備飼養環境和條件。圖/愛鼠協會提供
感謝熱心獸醫師贊助宣導活動。 圖/愛鼠協會提供

文/派翠西亞

父母都是虔誠佛教徒的張勝鬘,從高中開始對佛學產生興趣,又覺得佛學和哲學十分相近,大學時便鎖定考取台大哲學系,原本想從事佛學學術研究,攻讀博士班,但在台大哲研所就讀期間,「路走歪了」,決定成立愛鼠協會,帶領一群夥伴,搶救數千隻遭棄養的寵物鼠。



張勝鬘的家族姓名排序,原本第二個字應為「容」字輩,但因父母信奉佛教,便為她取了一個一看就知道是來自佛教家庭的名字。

從小,全家人都愛養狗、貓、兔、鼠、天竺鼠……身邊不乏各種有情生命,父母也經常布施愛護動物和保護動物的團體,讓張勝鬘耳濡目染之餘,也十分愛各種小動物。

大學時,張勝鬘開始飼養寵物鼠,發現飼主過度繁殖、不當飼養、虐待忽視事件……層出不窮,很多飼主提供的環境很差、懶理不照顧的情況非常普遍,所以當時基於義憤,經常和網友一起發起揪團去處理,常常一救援就是30~50隻各式寵物鼠,「最多一次救過100多隻,再一隻一隻把這些浪鼠送養出去。」

學術轉向為成立協會

碩士畢業前張勝鬘考量救援應有長遠計畫,成立協會不但師出有名,也比較容易結合各方資源,同時凝結社會力量,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於是和一些好朋友成立愛鼠協會,會址就在媽媽贊助提供的一個閒置的空房子裡。

協會剛成立時百廢待舉,為了支撐協會,張勝鬘曾在很多地方打工,美甲店、賣東西……一邊支撐協會一邊養活自己。1年多後,因為「業務」愈來愈龐雜,原本的空間逼仄難以施展,在媽媽全力支持下,經過兩次搬遷,最後落腳於八德路近松山車站現址,終於有了一個具規模的場所,得以展開各式業務。

感謝家人無條件支持

「目前協會主要靠義賣寵物鼠用品,以及固定30多位長期及其他零散捐款者支持,讓協會沒有後顧之憂。」除了媽媽,張勝鬘最感謝的就是自家妹妹張容倩,不但讀大學期間就打零工來支持姐姐,甚至在協會成立後就擔任「頭號義工」義務幫忙到如今。

從一始張勝鬘和妹妹兩人全心投入,到如今另外聘請4個全職人員,經費一直都只是夠用,但5年多來,張勝鬘從未想過要打退堂鼓,原因是:協會集結了很多志同道合者,常熱血的在下班後又到協會當義工,熬夜把工作做完。

義工熱血熬夜齊努力

「其實所做的工作量,幾乎等於一個全職工作者,可是大家都開心的做著,從不喊苦喊累。」有一群夥伴朝共同目標一起奮鬥,大家一起打掃環境、清理鼠籠、醫療照護、救鼠及送養……還四處倡議、辦活動,推廣生命教育、動物保護觀念,那種同志相濡以沫的感覺,經常讓張勝鬘覺得激動及心暖。

「協會有一個通報系統,常常有人來舉報,舉報的內容50%是繁殖過度,30%是撿到棄鼠或路邊有棄鼠。」張勝鬘最頭痛的,就是業者沒有好好提醒飼養者,務必要結紮其中一隻鼠,否則很快的,一對就變12隻,12隻變30隻……沒多久家中就鼠滿為患了。

門檻低導致養鼠成災

「養鼠門檻很低,很多小朋友一開始養寵物,就是先飼養寵物鼠,但為鼠結紮一隻要花2000元,家長往往捨不得,很容易短期內就繁殖失控,不得不棄養了。」張勝鬘救過的案例中,最多一次是263隻,飼主被3、4種寵鼠一直生、一直生,逼得瀕臨崩潰,卻束手無策,只能向協會求助。

現行法令只對飼養犬貓有結紮及打預防針的規定,對鼠、兔、鳥、鼬、刺蝟、兩爬類……動物幾乎無法可管。所幸最近農委會終於成立「寵物科」,讓張勝鬘寄予厚望,希望主管機關能發揮功能,對犬貓以外的寵物飼養、繁殖有所規範。

動保入憲成必達使命

目前最迫切的,就是非犬貓類寵物的陳列、販售、繁殖都應該取得執照,以杜絕不當繁殖,同時要求業者確實教育各類寵物初學飼養者應負擔的責任,千萬不要為了促銷、成交而美化、簡化飼養過程,才不會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其道理和效果,就和源頭減廢是一樣的。

目前,張勝鬘更加入數十個國內外動保團體,希望能將「動物保護」明文列入憲法。「看到『環境保護』入憲前後,國內朝野重視度天差地別,動保前輩們開始致力將『動物保護』也能入憲,相信到時候,公部門在立法和人力、經費上都會更有力量。」張勝鬘希望未來有一天,再沒有需要被救的寵物鼠,協會早日功成身退。



善待動物 人間有情

目前民眾最常飼養的寵物鼠,大多是倉鼠類的黃金鼠、三線鼠、一線鼠、老公公鼠等,以及天竺鼠,都是不適合都市生活的寵物鼠,一旦飼主不負責任棄養,往往整籠丟棄,若未及時救援,寵物鼠無處逃生,很可能就會被渴死、晒死、餓死……

「就算是飼主『放生』也是行不通的,倉鼠類不像野鼠或家鼠能爬溝鑽洞,光是遇到一條水溝,牠們就過不去了,最後不是被狗或野鼠咬傷,就是找不到食物餓死。」張勝鬘曾經撿過一隻瘦得皮包骨的流浪黃金鼠,看了真令人心酸。

「我們平均一年至少要救1000隻左右的寵物鼠,必須努力送養,才能維持協會最多收容量400隻。」張勝鬘最頭痛、無力的,就是一些小朋友入手老鼠非常容易,但因為缺乏教導,很容易飼養不好形成虐待,例如讓天竺鼠一直在籠子轉圈跑,當成是運動或遊戲,讓天竺鼠又驚又怕、神精衰弱。

這些受虐事實經常找不到證據,學校老師即便知道也不願意介入處理或教育,加上愛鼠協會人力不足,政府動保法也鞭長莫及……常讓張勝鬘經常透過演講和活動,大聲呼籲:1.飼養前一定要做功課;2.喜歡不一定要擁有; 3.飼養特殊寵物或異域寵物,一定要充分考量是否具備充足的條件和環境。

像張勝鬘自己如今家裡只養狗,不再飼養寵物鼠或其他動物,即便看了再喜歡,也不會往家裡帶。「我們面對的,不止是寵物,更是一條生命,如果沒辦法對另一個生命負責,不飼養是最好的,真的想養也請選擇以領養代替購買。」愛鼠協會經常可見很多閤家一起前往認養寵物鼠的溫馨畫面,也有很多年輕人、大學生形成認養族群,讓張勝鬘相信:眾生平等,人間有情,善待動物是對萬事萬物最基本的慈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