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三泰 熱愛攝影傳達真善人生 文/黃作炎 |2025.10.04 語音朗讀 182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991.04.13全學聯抗議老代表修憲。圖/謝三泰提供1986馬公嵵裡風積沙丘。圖/謝三泰提供謝三泰是台灣80年代末、90年代初,狂飆年代的重要紀實攝影家。圖/杭大鵬「走拍台灣」攝影展,透過鏡頭記錄所關注的人事物。圖/謝三泰提供「流麻溝十五號」劇照。圖/謝三泰提供1990.04.10湖西沙港。圖/謝三泰提供1990.03.20三月學運。圖/謝三泰提供1991.05.25台東綠島。圖/謝三泰提供謝三泰在澎湖傳統建築的咾咕石牆前。澎湖曾是他一心逃離的地方,卻也是他漂泊異鄉40多年後想回返的原鄉。圖/謝三泰提供 文/黃作炎 從當兵時,存錢買第一部相機開始,紀實攝影大師謝三泰就一直拍拍拍,拍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了,不但至今樂此不疲,仍時時背著相機尋找動人畫面,而且透過攝影展和攝影課程,持續宣揚他的攝影人生。 出生於澎湖的謝三泰坦言,直到20歲來台灣當兵,才真正看到高山、河川、火車、台灣文學……他存錢買了人生第一台相機後,從此相機鏡頭成為他的靈魂之窗。參與時代用鏡頭見證30歲到台北投入媒體工作時,幸運地趕上戒嚴、解嚴,及台灣政治、社會氣氛劇變的時刻。 為了獲取珍貴的新聞畫面,他經常身處街頭抗爭、社會運動現場。「每天,台北街頭都有新聞發生。」報禁解除、媒體百家爭鳴,時代動盪、民心激昂……謝三泰拿著相機,不斷操練技術,緊緊抓住每個充滿張力的畫面瞬間,也親眼目睹民主運動的陣痛過程。 他曾經站在抗議民眾和鎮暴警察中間,一面閃躲迎面而來的棍棒、石塊和水柱,一面捕捉新聞畫面;曾在國會殿堂裡,見證過當年的民意代表,以肉身捍衛條款;也曾與農民、學生、海外黑名單人士站在一起,用相機拍下歷史鏡頭。 精準拍出勞動者心聲因為媒體工作的扎實訓練,及對攝影不悔的熱情,那段時間,他白天採訪新聞,下午則拿著相機,遊走在不同的角落,記錄著整個城市的轉變。 謝三泰對於辛勤的民眾特別能感同身受,因此他的新聞照片總能精準地拍出勞動人民的心聲。身為客觀的新聞攝影者,他雖熱衷捕捉動人的畫面,卻很少藉由鏡頭介入與挑動讀者的情緒,他冷眼旁觀,耐心觀察,一切都要找到最佳的構圖,還要靜心等待那決定性的瞬間,再間不容髮的按下快門。 拍常民也拍時代脈動那些日子,他愛上了相機走拍,企圖在尋常的角落,尋找平凡、自然的身影。1988年的〈北淡線列車〉,列車的「動」,與月台上眾人「如舞姿,如羅丹之雕刻群像」間的微妙映照,準確掌握台灣人的「氣口」。 1990年3月18日的〈國會全面改選〉和〈三月學運〉,場景都在自由廣場。前者微俯、宏觀,鏡頭裡密密麻麻,數以萬計的中老年群眾,展現爭取自由和尊嚴的意志,成為事件的經典畫面。後者的水平中景裡,年輕學子的青澀和汨汨而出的熱情呼之欲出。 這兩個新聞事件雖已成歷史,但拍下的畫面所呈現的時代感,卻留下時代的脈動與台灣共同的記憶。 新聞照片堪比藝術照謝三泰長期拍攝許多照片,累積許多系列的攝影作品,作品所涉及的向度既廣又深,除了曾連獲3屆新聞攝影獎,更是第43屆吳三連獎至高的藝術獎得獎人。 他曾把鏡頭對準社會運動、新聞現場,也把鏡頭對準熟悉的島嶼、荒蕪的地景、滄桑的臉孔,相機既保留也解答了他的人生。如今,他仍帶著相機在街頭走拍,遇見有緣人就會訴說他關心在意的攝影照片。藉教學傳承新見證者另一方面,他從未停止教授報導攝影及其倫理、舉辦攝影展,藉著這些管道,他想對更多年輕記者說:「你們現在看著的這個社會,一定還有不同的觀看方式,多用你的眼睛、鏡頭去捕捉屬於你們自己的影像,為未來的、下一個世代留下歷史見證。」謝三泰坦言:相機曾經帶我走到截然不同的方向,隨著年歲的增長,相機讓我找回原鄉,也讓我更有力量去面對未來。照片中的無盡鄉愁謝三泰離鄉背景多年,對故鄉的印象,卻和一般觀光客印象中澎湖的「盛夏花火節」、「擁擠熱鬧」截然不同。在謝三泰眼中,澎湖地勢平坦,無高山阻擋,風大日烈,物資不豐沛,也是騎個車就到海邊的小島。這島上,籠罩著淡淡的鹹水煙,有些苦澀、有些艱辛,得低著頭、頂著強勁東北季風前進。早期澎湖婦女多半會在農閒時打零工補貼家計。婦女外出勞動時,會以布巾蒙面,藉以遮日擋風,成為澎湖婦女的特殊文化。謝三泰成長於不豐裕的家庭,很早自食其力,做過不少以勞力賺取微薄收入的工作。也因此,他的鏡頭裡常反映出對常民生活、農工朋友的那分「共感」。 謝三泰知名的攝影集《鹹水煙──澎湖印記》,被視為展現澎湖人面對貧困環境與惡劣天候,絕不妥協的堅毅性格。這本攝影集內,拍攝了:純樸漁村風光,路邊的黃牛、西嶼的墓塚,羞澀而堅韌的勞動婦人、面容滄桑卻老實剛毅的漁夫、靦腆卻意氣風發的少年,這些人物的容顏、風吹咾咕石的滄桑風貌,隱晦地反映出謝三泰自己以及他思念父母及村民的鄉愁。謝三泰說:多年來,故鄉像我心裡的鹹水煙,曾經努力想要掙脫,卻始終無法忘懷。「當我走在台北街頭,皮膚感受到鹽分的侵蝕、嘴裡嘗到思鄉的鹹,我的心總忍不住想回去……」想回到那有著猖狂季風和鹹水煙迷漫的故鄉,更懷念著漁村純樸的風貌,跟大自然拚搏的海島居民、臉上刻畫著風霜卻熟悉的面孔、不向命運低頭的澎湖人日常……都是謝三泰生命中難以割捨的風景。重塑歷史火燒島攝影集《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以精準的構圖與視覺感,述說1950年代台灣女政治犯的生命故事。2021年底,謝三泰在接下電影劇照拍攝工作,希望透過這些照片,勾起大眾對綠島黑牢的好奇,進一步認識那一段黑暗的歷史。他試著將1950年代老政治犯所說的牢獄模樣,透過無聲的照片,記錄電影情節。謝三泰說:我想像自己就站在白色恐怖時代的綠島,企圖拍下那些當年不被看見的真相──那些火燒島上的血與淚。 這些照片不是為了電影而拍,而是希望藉由這部電影的拍攝,能重塑當年火燒島上的情景。「如果能藉由我拍的《流麻溝十五號》場景,勾起大家對綠島黑牢的好奇,進一步想了解這段慘痛的歷史,那麼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想到能替白色恐怖受難者盡一分心力,他全力投入拍攝工作。 前一篇文章 撒豆成畫 作品幽默又有能量 下一篇文章 熱門新聞 01菲律賓宿霧強震 佛光人馳援賑災2025.10.0602中秋草地音樂會 祈願世界和平2025.10.0703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一念三千2025.10.0604種瓜得杯 種葫蘆瓜取代紙杯2025.10.0605拚日能源自給自足 高市力挺核能2025.10.0706西藏珠峰突降暴雪 傳近千人受困2025.10.0707新馬寺佛光普照 大馬民眾慶中秋2025.10.0708曼城佛光山贈圖典 愛丁堡大學典藏2025.10.0709消防員如觀音示現 圓福寺秋節致意2025.10.06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師與禪詩 6-52025.10.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撒豆成畫 作品幽默又有能量伍鳳瑛 豆畫藝術展現原住民美學海底垃圾令人驚呼陳徵蔚 投身淨海不讓海洋哭泣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宸華 藉導覽把人領進佛門 作者其他文章血液充滿特戰兵精神王燕琨 積極追夢身障不設限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轉譯中興莊動人故事楊秋蘋 改造老屋開書店寫眷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