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博
三月乍暖還寒,多倫多下了一場「倒春雪」。因雪量不大,我未用鏟雪車,手工鏟了車道上的積雪。誰知,當晚腰酸背痛,難以入眠。翌日是周四,白天疼痛略減,但晚上依舊,看來是老胳膊老腿不中用了。因是「空巢」,內子好幾次勸我鏟雪包給公司做,這回只好答應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到了周五,背部疼痛驟減,但出現群集的紅色小凸點,有點瘙癢。我以為是每日快走出汗太多所致,就塗了止癢藥,勉強能入睡。
周六、周日,發現小凸點愈來愈多,有的已變成水泡,隱隱作痛。內子勸我就醫,我怕麻煩,就說靜觀其變吧。到了周一晚上,後背有的水泡破裂,有的結痂,並且,左前胸也出現了小紅點,後背時而感到刺痛,只好追看連續網劇對付。
周二的一早,內子硬逼我去診所。華人醫生一看,又詢問了最近一周狀況,他認為我工作忙、睡眠少,免疫力下降,確診為「生蛇」──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彙,嚇得說不出話來。醫生說這個病不會威脅生命,但非常疼痛,好幾周才會康復,有些人還會發生持續數月的神經痛。如果疹子擴散到眼部,可能導致視力減損。
原來,這個疾病學名叫「帶狀皰疹」,英文是Shingles,中醫稱之為「纏腰火龍」,俗稱「蜘蛛瘡」、「生蛇」等。其特徵為局部出現強烈疼痛的群聚皮膚水泡,典型病癮為在身體左側,或右側、臉部呈現帶狀的水痘,伴有明顯的神經痛。水泡出現前幾天,皮膚會發生強烈麻刺感,顯然,與我鏟雪無關,只是時間湊巧。
我追問醫生詳情,他說「帶狀皰疹」與水痘是同一種病毒。小時候得過水痘後,這種病毒會以不活躍狀態存活於脊髓和大腦附近的神經組織中,若干年後,病毒可能會重新啟動,形成「帶狀皰疹」。這種病通常發於五十歲以上者,曾患過水痘的人中三分之一可能會得,大多數是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太大所致。而中醫則認為,此病的發生是因「心火妄動,三焦風熱乘之。」
醫生責怪我沒有及早就醫,因為發病的最初七十二小時為「黃金時段」,如果馬上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緩和病情、縮短感染時間。
他說這種病有疫苗可打,十年有效,加拿大政府規定六十五至七十歲可以免費打兩針疫苗,不是這個年齡段要自掏三百加幣,也有保險公司包的。而患過這種病的人,體內產生了抗體,再發機會不大,如仍想打針也要康復一年後。
內子汲取我的教訓,馬上聯絡相關保險公司,自己只要付百分之十的費用,她盡快打了疫苗,兩個月後打第二針,防患於未然。
我服了七天抗病毒藥後,大有好轉。又過了兩周,完全痊癒了,吃得好、睡得香。
此次經歷也得到了警示:每個人的知識面都有局限,切勿胡亂猜測,尤其涉及身體的疼痛,千萬不要以為是小毛病,更不要嫌麻煩,應盡早求醫,以免釀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