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HA)2021年以17家企業、11,300名員工為對象進行調查報告,顯示有78%員工認為職場壓力會影響自身心理健康。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期台灣新冠確診人數大幅增加,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多所學校停課改為居家線上課程,許多企業也重啟分流上班或居家上班,許多民眾的心情又再度隨著疫情變化高低起伏;根據董氏基金會在去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進行調查顯示,民眾面對後續疫情變化與局勢,有41%受訪者感到「悲觀」;情緒狀態則以「擔心」占最多。心理專家建議,此時靜下心來好好整理居住環境或辦公桌,透過「斷捨離」過程與自己對話,可從中釋放壓力。
疫情不光是影響了民眾日常生活,對上班族而言,這也成為影響其工作狀態的壓力之一;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HA)2021年以17家企業、11,300名員工為對象進行調查的報告:78%員工認為職場壓力會影響自身心理健康;因為擔心被感染、影響了情緒,也增加罹患憂鬱和焦慮的風險。調查指出,每10名員工就有7人,難以在工作上集中精神,且只有不到一半員工,知道可以尋求哪些心理健康資源。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2021年發布的調查數據,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憂鬱症及焦慮症患者的比例大幅增加。葉雅馨提醒,在這充滿壓力、焦慮的防疫生活中,上班族及企業雇主都須更重視職場心理健康;員工的身心壓力得以釋放,才可提升工作動力及效率。
根據董氏基金會歷年以「企業紓壓日」課程參與者回饋資料:上班族最常以「看電視/電影」、「聽音樂/唱歌」及「運動」紓壓。然而這兩年來因應防疫規定,這些多屬於「群聚」的活動,也必須減少或避免進行。加上長時間久坐、運動量減少,上班族如無建立紓壓習慣與適時紓壓,壓力只會持續累積,也更容易產生身心症狀。
上班族要改善負面情緒與促進心理健康,除了整理家居環境「斷捨離」,也可培養多元興趣,如烘焙、繪畫、簡易手工藝等。圖/pexels
葉雅馨建議,上班族要改善負面情緒與促進心理健康,可先從本身著手;如培養多元興趣,烘焙、繪畫、簡易手工藝等;或者靜下心來,好好整理居住環境或辦公桌,透過「斷捨離」的過程與自己對話,從中釋放壓力。當然,也別忘運動、伸展肢體。
此外,主動與長輩、親友透過電話、視訊「同理對方」心情、話家常,其實就是陪伴,也是一種紓壓。同時,使用董氏基金會「憂鬱檢測APP」,了解並記錄每天的情緒,從中觀察自身整體情緒狀態,若發現情緒持續低落,就要及時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