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林燕卿
因公司倒閉,須解散員工,一位先生在此情境下,拿了遣散費離開了公司。
剛開始時,家裡的生計還可維持,同時他也努力地找新工作,但畢竟年齡已到了五十歲,在工作上要找到一個像過去任主管時的薪資不是容易的事。幾次的碰壁,加上遣散費逐漸減少的焦慮,讓這位先生在家開始借酒澆愁,喝累了就大睡一場,很多家務事都沒幫上忙。
太太剛開始還頗能理解先生的處境,先以自己的薪資支應,也鼓勵先生不要氣餒,並給予信心。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已經兩年了,都不見先生努力找工作,只是喝酒過日子;自己除了上班,回家後還要整理家務、照顧小孩,感到身心俱疲,對先生的行為更看不下去,於是對先生說:「你好吃懶做要到幾時?天天喝酒,這是身為一位丈夫該有的行為嗎?我嫁給你,不是來養你的。」先生也不甘示弱,回以:「你覺得不爽,那就離婚呀!」太太於是也回:「離呀!我早就想離了」從語句中,可看出兩個人的對話,是一種叫囂、爆發、威嚇的言語。
這種威脅恐嚇的言語互動,可稱之為「身懷原子彈」,深具破壞性卻被廣為使用,它使對方生氣、不安、內疚、目的在使對方認錯。一般而言,夫妻之間用「離婚」,父母對孩子用「送給人家」,孩子對付父母用「離家」……這種威脅是不當的,因為它破壞了人類的安全感,其實人需要從他所愛的人身上得到慰藉和舒適感,可是如此一來更加劇焦慮,無法使關係拉近。
在各種丟棄別人的威脅中,最可怕的莫過於要脅自殺。其它拋棄對方的方式,如離婚或送走,至少是可挽回的,後果也沒那麼嚴重,但自殺是不可能挽回的,是完全棄絕對方,讓對方後半輩子帶著愧疚度過,對對方的傷害更可怕。
不幸的是許多人對付這種「原子彈」也會回以破壞性的方法,迎合或壓制威脅,或以挑戰的姿態說:「好呀!」,結果可能激起對方做了衝動的決定。較好的應對方法,還是要和對方進行溝通,如「我很願意幫你,我們來談談看怎麼做比較好。」
以上述例子來看,先生在找工作的當下,相信是努力的,也有把身為丈夫的養家責任掛在心上,只是苦於找不到機會,因此愧疚,氣自己無能的情緒湧上心頭,而就自己所知的解決方法,加上基於男子氣概的文化使然,為了尊嚴,不輕易向他人求助,所以轉而喝悶酒。
太太雖然一開始用鼓勵的方式,但是日子久了,看不到曙光,內心也動搖,無法相信先生可以找到工作,自己還身兼工作與家務的雙重重擔,使得情緒無法平衡,累積的怒、怨一股腦兒的傾瀉,說出的話是事實,但殺傷力太大,任誰也無法接受。
先生也許為了面子,不肯說出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這時太太不妨打破性別刻板的框架,生活上,女人一樣可以養家,雖然錢沒以前寬裕,但可以節儉得過,給予先生具體的信心:「這陣子我還有工作,應該可以度過,但是請你也分擔一下家務事,以免我會太累,可以嗎?」;「有一些高薪的工作,目前有困難,不過可以先找一些你可擔任的工作做,日後一定可以找到更合適的工作。」先破除自己的性別迷思,再破除先生的迷思,在如此誠懇、真心的溝通下,先生會感受到太太的善意及溫暖,就會分擔家務,也不擔心薪資可能低於太太或不如從前,更有信心一起度過這段艱困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