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給我們一個教訓,所謂世界標準原來是「雙重標準」。特別是在印度跟中國大陸的外交關係上,明顯的看見,基於戰略,基於利益的需要,基於立場的差異,任何事都可以差別對待,雙重標準。戰爭世界,是沒有標準的。
以印度來說,他們跟俄羅斯買軍火,甚至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武器供應,都來自俄羅斯。從戰爭的角度看,這不是公然支持俄羅斯的戰爭機器嗎?這不是公然支持俄羅斯的軍火工業嗎?這不是對歐美的直接挑釁?為什麼美歐國家不對印度實施制裁?更不必說,印度繼續從俄國買石油天然氣了。
但是對於中國,就完全不同了。
中國只不過是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只是繼續進口石油、天然氣,有些合約,甚至已簽了二十年合同,怎麼可能改變?然而,它硬是被認定是跟俄國站在同一陣線。中國也不過就是跟部分歐洲國家一樣,買了俄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維持一個正常的貿易秩序。可是,美國和歐洲媒體不斷要求:中國必須靠邊站,並且,要發動實質的制裁。
更有意思的是,最近英國首相強森訪問印度,二十二日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宣布將簡化對印度的軍售行政流程,縮短武器交付時間,增強雙邊軍事合作。這是英國首度在印太區域啟動「開放性一般出口許可證」(OGEL)機制,提升對特定國家的軍售效率,有助印度擺脫對俄依賴。
美國總統拜登則是早在四月十一日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視訊會議,拜登強調美國與印度的夥伴關係,兩國將「就如何管控這場俄羅斯戰爭的不穩定效應,繼續我們的密切磋商」。莫迪說,他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了話,並建議普亭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舉行會談。
印度的中立立場,不僅顯示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要取消俄國的人權理事會席位上,投了棄權票,更且加大了購買俄國石油的數量。去年才買了一千六百萬桶,今年開戰之後的一個多月,就買了打大折扣的俄油一千三百萬桶。
結果呢?美國無可奈何,還讓英國去給軍火合作協議。不制裁反而加碼,這是什麼標準?而美國CNN還引述分析人士說「印度為西方上了一堂國際外交的大師級課程」。
這就是現實。美國想壓制中國的崛起,不得不拉攏印度,形成美、印、澳、日聯盟,若印度不結合,便無法有印太聯盟,更何況印度與中國有邊界衝突,美國正好運用。而強森的表演,不過是藉由印度曾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便於拉近關係罷了。
直言之,所謂「外交的大師級課程」,根本只是形勢所逼,地緣政治所不得不然。實力與利益,大國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
至於印度,當然是聰明的,他善用情勢,以中立之姿,取得最大利益,藉機發展自己,壯大自己。而中國,坦然說基本立場一直是維持中立,甚至中立得比印度還徹底。但還是被美國與歐盟指責。要言之,美國若能把中國打成俄國同一陣線,甚至實施制裁,就可以凍結中國外匯存底,壓垮人民幣,壓垮中國經濟,這才是其一石兩鳥,硬生生要指責中國到底的原因。
這才是國際級的謀略戰,也是這次俄烏戰爭,為我們作了一次大師的示範:戰爭,沒有世界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