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辦公工時增 當心滑鼠手上身

陳玲芳 |2022.04.28
943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全台疫情再升溫,混合辦公模式將成新常態。疫情期間,上班族在家上班工時平均增加二小時,長時間辦公究竟會產生哪些隱形傷害?復健科醫師提醒,手部不適的上班族,要小心「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有妙齡女放任手痛不管,肌肉快速萎縮。

五一勞動節前夕,一項由鍵盤滑鼠品牌公司進行「二○二二上班族辦公行為大調查」線上調查,顯示在疫情混合辦公下,上班族對工時的感受,平均增加了兩小時,每日平均使用鍵盤及滑鼠約六點八小時,九成五上班族感到「身體痠痛」與「疲憊感」,其中,有近八成使用鍵鼠超過八小時上班族,表示「手部不適」最為明顯,包括手痠、手痛、手麻、僵硬及無力。

復健科醫師侯鐘堡提醒,這些症狀,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相關病徵,如果輕忽,極可能產生更嚴重的身體危害。

侯鐘堡表示,手腕問題遲遲不治療,會導致頸椎神經加速退化,並造成手指手腕持續麻木疼痛,嚴重者為手部肌肉萎縮,此時,就較難以恢復。而此症狀,好發於電腦使用者,因從事鍵盤、滑鼠操作,需要重覆性使用「腕部」活動。

他建議,可透過減少電腦使用時間,及適時休息,降低使用手腕頻率;其次,可調整電腦螢幕與座椅高度,減緩姿勢不當造成的身體壓力,或是藉由慎選手腕靠墊與滑鼠、鍵盤等器材,改善手腕舒適度。他也呼籲上班族,每三十分鐘,可於座位附近進行簡易伸展活動,舒展手部,以減輕身體負擔。

針對需要長時間辦公使用鍵盤、滑鼠上班族,侯鐘堡建議,在選購滑鼠與鍵盤時,可參考三大原則。首先,是注意「尺寸」,市面上有些滑鼠尺寸,對亞洲人來說「太大」,尤其是女性;他建議,應當挑選適合自己手型大小的滑鼠。

其次,是符合「自然姿勢」。使用鍵鼠時,手愈自然擺放在桌面上,就會愈舒適;使用起來舒服的滑鼠與鍵盤,需具備什麼條件?建議可選購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在使用過程中,能讓肩頸、手掌和手腕,皆可呈現自然放鬆狀態,可同時保持舒適度與高專注度。

最後,是搭配其他「輔助配件」,如手托及可調整角度支架,減少壓力、提升手腕支撐,增加手部的舒適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