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小寶出生第三天,父母親為他做「自費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篩檢」,發現心臟疑似有一顆一點八公分腫瘤,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於是透過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就醫,經戴以信醫師安排心導管手術檢查,及心臟外科團隊予以手術順利切除後,確診為新生兒良性血管瘤,術後平安返家。
戴以信表示,新生兒心臟腫瘤並不常見,整體平均發生率為零點○○二至百分之零點三,絕大多數是良性。新生兒血管瘤成因不明,占全部心臟腫瘤發生率約百分之二點三,然而腫瘤的種類與位置,卻決定了對新生兒生命威脅的嚴重度。
小寶出生時雖無明顯症狀,但超音波血流顯示,腫瘤位置已經開始壓迫上腔靜脈、造成血流速度加速,恐惡化加重,即便為良性腫瘤,仍須立即處置。
經兒童心臟重症與外科團隊評估後,先以心導管檢查,發現供應腫瘤血液的血管太靠近竇房結(又稱節律點,負責產生正常心跳的部位),無法以心導管塞住血管、使腫瘤自行萎縮,因此仍以外科手術方式切除腫瘤。
戴以信強調,大部分常規性產前高層次超音波,均可發現許多心臟的問題,家長不用過度擔心;但因為懷孕後期胎兒較大、羊水少,骨骼發育會造成超音波較難辨識,若非已造成嚴重胎兒水腫或心律不整,有時很難提早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