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新生】 陪魚媽媽生產

文/禾月 |2022.04.19
1323觀看次
字級
當初為了照顧小外孫,我們養了一小缸魚,權充寵物。如今孫輩們長大了,小魚兒仍然陪伴我們,共同體驗著生命的來去、點滴。圖/123RF

文/禾月

當初為了照顧小外孫,我們養了一小缸魚,權充寵物。如今孫輩們長大了,小魚兒仍然陪伴我們,共同體驗著生命的來去、點滴。

魚和人一樣,也有生病的時候,當我們發現有魚生病了,救治的不二法門是:速速撈出,並移至加護病房加水、加藥,細心照護。

這天,一早餵魚時,發現一隻長約四公分、肚子胖胖、腹部寬約一公分的孔雀魚媽媽,體型不對稱,靠近尾鰭的背部凸起一個包。啊!一定是生病了,於是立刻行動,將孔雀魚媽媽隔離、加藥,依SOP操作。

可是,奇妙的事發生了。

當天下午一點,我去「病房」探病,居然發現多了兩條小魚,喜出望外之餘,立即進行危機處理。撈出母魚、救出小魚、倒掉有藥的水,換上原魚缸的水。一時之間,直徑十公分、高六公分的透明塑膠盒,由病房變成了產房。

有處理有保庇,約二十分鐘後,第三、第四條小魚陸續產出。

我估計魚媽媽似乎還會再生,心裡又是祝福又是疼惜,默默誦著心經。跪在放置產房的小書桌前,正好可以平視盒中的魚媽媽,看著牠下腹部的黑點一次次由小變大之後,辛苦的抖動、再抖動……,然後甩出活蹦奮游的小魚或是包著帶紅薄膜的「蛋包魚」。每次一到三條不等。

仔細看帶蛋膜的小魚轉圈掙脫,各有不同的際遇。有些三兩下即脫出,擺尾游向生命的未來;有些則轉了好多好多圈才蹦開,其中還有一條小魚,過了好久還出不來。善念一動,決定助牠一臂之力。我找了根細牙籤,小心的壓牠身旁薄薄的軟膜,想借反作用力,使牠可以快快脫出。

可是物理學擋不了天意,不知道是哪裡卡住了,最後牠居然再也不動了。哎呀,「非知勿擾」,我的善念不一定有善果。

以往,我們多是在魚缸魚群中找小魚、撈小魚獲得樂趣。今天陰錯陽差,讓我們得以陪著孔雀魚媽媽「認份的生」、看小魚兒們「努力的活」。

當魚媽媽肚中黑點消失到全無,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共有四十條飽含生命力的小魚兒,由逐漸瘦弱的她腹中產出。

知道魚媽媽已完成重任,此時真想為她做份營養補身的月子餐呢。奈何,異想天開,只能讓她休息片刻後,小心地送她回到原來的家。

跪在產房前,我除了不斷為魚媽媽加油,同時也回憶起自己生產時的情景,以及聽到兒女們第一聲哭聲時的幸福。突然覺得婦產科醫生們接生時的喜悅,也是如我此刻的心情吧。

這天之後,每當先生餵魚前,我總要先在缸中找這背部有個包的朋友,向她問好,送上祝福。而她總是在其他活潑魚群的下層從容游著,也不太搭理搖著漂亮尾巴追逐的公魚。這神態,讓我想到三、四十年代生了七個、八個……十二個孩子的母親們,那經歷多次生產試煉後的坦然認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