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專家表示,透過「正念遊戲」,可一步步將孩子從負向情緒中拉回來,迎向快樂的生活。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老師,你看小明啦!脾氣又爆炸了!」小玉去關心他時,小明更生氣,氣得大叫:「你很煩誒!」還把桌上書本掃到地上。老師連忙把小明帶離教室,讓他冷靜片刻,事後小明感到不好意思,但也不知怎會這樣?想說也說不清楚。臨床心理師提供四個正念遊戲,幫助孩子釋放負面情緒,解決情緒困擾。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張富美指出,在臨床上,經常聽到家長表達孩子行為的片段,而孩子負向想法引發更強烈情緒,愈演愈烈導致被自身想法和感覺「牽著鼻子走」,陷入一個無盡迴路,卻又無力改變;此種「情緒劫持」為心理學家高曼在《EQ》中提出的概念,而當孩子有穩定可調控的注意力,便可以意識到何時被想法與情緒主宰,進而避免被情緒劫持。
張富美提供家長與老師們幾個「正念遊戲」步驟,試著一步一步、將孩子從情緒劫持中拉回來:
1. 一動一靜找回注意力
動態活動除了好玩,也可以從肢體活動有效釋放情緒;「身體搖擺」練習,利用感官知覺的強度交替,快速大動作的搖擺及小動作的轉換,讓其忘卻原本占據在腦海的意念和想法,進而留意自身小動作的細微感官知覺,逐步將注意力拉回來。
動態活動除了好玩,也可以從肢體活動有效釋放情緒;「身體搖擺」練習,如快速大動作的搖擺及小動作的轉換,也能讓孩子忘卻原本占據腦海的意念和想法,把注意力拉回來。圖/pexels
2. 察覺和別人的關係
「氣球手臂」練習,幫助孩子覺知身體在空間的動作,了解自己身體跟別人和物體(桌、椅、花瓶)之間的關係,以及動作的特性(快、慢、流暢、間斷),培養對自我察覺。
3. 釋放一天的壓力
「專屬於你的星星」練習,讓孩子專注體會身體的感受,拋開思緒。
4. 用想像的方式
把自身挫折及其他痛苦感覺,放進「粉紅泡泡」裡,向它道別,並且祝福它。
透過教導家長正念概念,引導孩子循序發展注意力,增加自我察覺,調節情緒,拋開思緒並與負向感受說再見,重拾平靜的心情,讓孩子迎向快樂的生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設有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及臨床心理科完整的團隊,後續若有相關疑問,可透過門診進行評估與治療,完整了解孩子的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