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麗「能伸能屈 無愧於天地」健腦經驗分享。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21年統計,全球每3秒鐘就增加一位失智症患者,專家學者研究也發現,失智症可以預防。預防失智,要及早養成「腦動、身動、互動、健康飲食與睡眠充足」,這缺一不可的健康生活型態,「大家都知道,卻很難做到。」
已成立24年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3年前與輔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蘇姵綺合作,融合美國史丹佛大學病人研究中心歷經30年研究與推廣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美國南加州大學職能治療「生活型態再設計」,及國際著名「芬蘭FINGER研究計畫」,研發出適合國人之「活出健康、生活再造-大保健實作班」18周課程。
經與台灣大學副教授毛慧芬、張敏君職能治療師、成功大學副教授張玲慧、吳孟恬博士等大腦保健專家深入討論後,將上述「18周課程濃縮成12個主題,於近期出版《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課程內容經過精心設計比例,有25%認知訓練、25%運動訓練,50%生活型態再造主題。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有別以往談失智預防時只著重在飲食、腦力訓練等單點解決方案,強調「形塑健腦的生活型態」,不是等退休、老後才做,而是從中年,甚至更年輕就開始。「因為我們的大腦並不是在診斷出失智症之後才一夕間退化的,早在確診前約二十年,也就是中年期,大腦就已開始改變。」
心理學中的《認知儲備理論》指出,當我們在生活中常態性提供大腦刺激、保持活動,就能為大腦儲備較多的認知能量、鞏固腦本,讓大腦能對抗老化或疾病所帶來的損耗,就好比「重量訓練」可以強化肌力,以抵抗肌肉流失。
沈文程「還在長大 初心永不老」健腦經驗分享。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
鄧世雄強調,健腦工程,正是為你的大腦存「腦本」退休金。書中也穿插葉金川、盧彥勳、沈文程、陳淑麗、阮慕驊、李艷秋等6位名人的健腦經驗分享,「讓我們一起手把手,開始屬於自己的健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