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悲憐戰火下的兒女 |2022.04.07 語音朗讀 114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美聯社 社論俄羅斯撤離基輔後,烏克蘭部隊重回周邊城鎮,展開搜索,發現了幾百具屍體,其慘狀有行刑式的槍決,有報復式的槍殺,令人不忍卒睹。戰爭殘酷,殺戮無情,世間兒女,誰不是至親的寶貝、至愛的心肝。然而一旦進入戰場,所有的殺戮便不是人性所能想像的,那是超出人性的惡,近於惡魔。為什麼會這樣?《戰爭論》早已指出,人在戰爭中是沒有悲憫的,只有恐懼,殺害或者被殺,一切都只是生存的本能。因此,只要有可能威脅其生存,就一律展開殺戮。美軍在越南,本來也規定不得殺害平民,但當越共以平民發動突擊。消息一傳開,所有美軍看見平民都感到恐懼,因此許多老人小孩被莫名其妙的槍殺。一九六八年美萊村大屠殺事件即是如此造成。事後的追查發現,恐懼,對陌生戰場的恐懼,對平民中可能隱藏敵人的恐懼,對戰爭生存困境的恐懼,讓他們變成殺戮的惡魔。俄烏戰爭也一樣。一旦進入戰爭狀態,理性即失去作用。當澤倫斯基把機關槍發給平民,當犯人從監獄裡釋放,平民與士兵的界線便消失了。在炮火四射的戰場,在生死決戰的時刻,在恐懼壓倒一切的瞬間,誰還可能保有理性呢?那些平凡的肉身,怎麼能抵擋飛彈、坦克?圖/法新社二戰之後,世上主要戰爭都是美歐俄所挑起的。無論是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中南美洲、中東、葉門等。但進入二十一世紀,那些戰爭被新興媒體所掩蓋。人們只見先進的飛彈,強大的武器,如電影般的英勇畫面。但真正對平民的殺戮,誰曾看到呢?伊拉克戰爭中,美國將幾千年古城炸成廢墟,機槍射殺底格里斯河上的孩童,誰曾疼惜?如今的烏克蘭也一樣。那普希金寫過詩的街道,那畫家列賓描述過的容顏,那蕭霍洛夫刻畫過的頓河,曾是騎士與愛情交會的草原,如今烽火遍地,死傷狼藉。這一次俄烏戰爭最大的不同是:終於有歐美媒體願意面對戰爭的殘酷,作出報導。然而,我們仍然要追問:這一場戰爭是真不可避免的嗎?北約一定要東擴,去挑起俄羅斯的緊張?俄羅斯一定要戰爭,才能保持國家的安全?美國可以提早談判,為什麼不與俄羅斯談,卻不斷鼓勵烏克蘭去戰爭?烏克蘭明知自身的國力,卻不斷去衝撞紅線?在美國的鼓動下,烏克蘭為什麼像著魔一樣,竟然不知戰爭的恐怖?挑起戰端的罪惡,誰來負責?圖/法新社那些無辜死亡的平民啊,那些在廢墟中飢寒交迫的老百姓,可有權利問一問,是誰把生命推到這樣的絕境?這一場戰爭,得利的,是誰?收割的,是誰?犧牲的,是誰?所有的戰爭無論勝負,都是死亡,斷垣殘壁、家園殘破、生靈塗炭、流離失所。那四百多萬流亡而出的烏克蘭人,以婦女和孩童居多,他們未來要如何生活?歐洲那些殘酷的人肉市場已傳出烏克蘭女性的悲慘遭遇,然而孩子呢?孩子都去哪裡了?悲憐戰火下的兒女,悲憐逝者,更悲憐倖存的母親和孩子。那些口口聲聲為了理念,不惜勇敢開戰的人啊,請看一看烏克蘭吧。請兩岸的當政者啊,決策之前,低頭看一看自己的兒女。切莫啟動戰火,莫讓兩岸兒女,變成戰火下的孤雛。 前一篇文章 社論--抓住淨零轉型契機 下一篇文章 社論--公平合理調漲電費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4【詩】追光者2025.09.0805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6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7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8《僧事百講》英文版套書 叢林常識廣宣國際2025.09.0509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10電動車到底安全嗎?2025.09.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社論--海鮮與海峽的距離社論--裴洛西風雲社論--「一生懸命」與「命懸一線」社論--人口問題新挑戰社論--發揚台灣的特色資本社論--慶端午,獻上深深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