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防心「說出來,鬆口氣」 減輕兒少焦慮 陳玲芳 |2022.04.06 語音朗讀 10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子佼於影片中分享,用說出口或是寫下來的方式,覺察內心想法,有助於釐清自己焦慮的感受。圖/董氏基金會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與董氏基金會合作製拍「防疫不防心-說出來,鬆口氣」影片,邀請青少年喜愛的全能藝人黃子佼參與拍攝,片中青少年分享了疫情期間受到的種種限制、改變,與朋友不能見面覺得疏遠;在家學習、課業壓力仍是很重;居家上網時間增加,生活作息日夜顛倒,容易與家人、父母有衝突;每天看一樣的新聞,混亂的訊息讓自己很焦慮、很煩等等。專家指出,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透過網路提供平台、讓青少年寫下來或說出來的方案,能有效預防年輕人的焦慮和憂鬱。「沒辦法和同學出門玩,覺得愈來愈疏遠」、「在家看新聞覺得恐慌」、「戴口罩一直長痘痘,有容貌焦慮」、「生活日夜顛倒,爸媽一直唸我,我覺得好煩」。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2年多,民眾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被迫改變,家長、老師有發現兒童青少年出現像上述的抱怨內容嗎?除了身體健康上的防疫,是否關注過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情緒狀態?圖/董氏基金會一項發表於《大腦、行為和免疫期刊》研究指出,即使是未受到新冠病毒(SARS-CoV-2 )感染的人,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由於社交生活中斷,也可能會出現大腦發炎(此「發炎」指現代神經免疫學研究發現,壓力及精神疾病都可造成腦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進而產生疲憊、注意力不集中與憂鬱等狀況,導致心理健康受影響。根據2021年《JAMA Pediatrics》另一項研究指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青少年的憂鬱和焦慮增加了一倍。全球有四分之一青少年,臨床出現憂鬱症狀升高趨勢,五分之一青少年,臨床出現焦慮症狀升高現象。新冠疫情不光是造成身體健康威脅,心理層面問題,更是疫情後全球需要關注的重大議題,特別是對兒少的影響。圖/董氏基金會黃子佼於影片中分享,用說出口或是寫下來的方式,覺察內心想法,有助於釐清自己焦慮的感受;建議同學們上董氏基金會「心情頻道聊天室」,線上有專業心理師、精神科醫師提供建議;也有其他網友,可在線上討論,交流想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試著寫下來或說出來,有了自我覺察,就能適當調整解決,化壓力為助力。 前一篇文章 「世界衛生日」綠色行動 引領新健康潮流 下一篇文章 咖啡因害你睡不好 鎂離子可有效助眠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4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5【紀實攝影】佛光山 晨昏光影 氣象萬千2025.08.0306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07大自然清潔隊 維護地球健康2025.08.0308社論--慎防公共政策私盲化2025.08.04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⑩2025.08.0310新北.三芝 田野祕境水中央 雲影天光映稻香2025.08.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父愛如山 父餵植物人兒子蛋糕蘋果含可溶性纖維素 有助降低膽固醇吃番茄、花椰菜 有助保養攝護腺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秋老虎來襲火氣大 綠拿鐵降燥男性健康40歲分水嶺 健檢及早發現三高風險 作者其他文章面對憂鬱症挑戰 從復發到重拾希望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秋老虎來襲火氣大 綠拿鐵降燥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