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遠炫
薄昭是漢文帝的舅舅、薄太后唯一的弟弟。漢文帝還是代王時期,大臣灌嬰與周勃等人,剷除了諸呂之亂,並要迎立新皇帝,而新皇帝人選中又以代王劉恆最受關注。因為劉恆為人低調謹慎,看起來沒有威脅性,且薄太后娘家的勢力不強,於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就成了新皇帝的最佳人選。
代國是苦寒之地又與匈奴接壤,當時長安發生政變,代王劉恆與薄太后卻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當大臣要迎立代王時,劉恆反而不知所措,懷疑事情的真實性;薄太后甚至還卜卦問吉,劉恆與代王宮裡的臣子們討論後,決定派舅舅薄昭到長安城與周勃溝通聯繫,最後終於確認這項消息為真。
劉恆當上皇帝,也就是漢文帝,接著把母親從代國接回長安,舅舅薄昭因為在迎立過程中建下大功,漢文帝於是封薄昭為軹侯與車騎將軍,食邑萬戶,非常的優厚。薄昭在往返長安與代國之間,與大臣周勃建立良好的交情,後來周勃被人以謀反罪陷害入獄,薄昭接受周勃禮金,向姐姐薄太后陳述說明周勃的冤屈,薄太后素來不干預政事,卻為周勃質問漢文帝,最後周勃被釋放,漢文帝與薄昭這對君臣與甥舅之間的關係,卻有了微妙變化。
薄昭後來不知為何殺了漢文帝的使者,論罪可以處死,但薄昭以自己是皇帝的親舅舅又立下大功為由,拒絕認罪;漢文帝最後命朝廷大臣身穿喪服,到薄昭家裡設置靈堂並且哭喪,搞得就像參加一場喪禮,把薄昭當成是已死之人,薄昭知道漢文帝下定決心逼他自殺,於是舉刀自盡。
漢文帝逼死親舅舅薄昭,成為後世討論相當踴躍的事件:漢文帝可以原諒造反的淮南王劉長,卻為何無法寬恕殺害漢使的薄昭?於是野史就傳出一個說法,薄昭的姪子薄貴因為專橫霸道,遭到官員鍾毓處死,薄昭趕不及救回薄貴,憤怒之下殺掉鍾毓報仇。漢文帝為了使新政能夠推動,並且避免外戚干政成為禍患,於是逼殺舅舅薄昭。
三國時期的魏文帝曹丕則認為,對於外戚,可以給他獎賞但不能給他權力,否則會出現問題。漢文帝雖然看起來好欺負,但實際上卻是心思縝密,捍衛皇權、天威難測的皇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