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重返自然6大方式 |2022.04.03 語音朗讀 33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後,去野外探索才保安全。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離不開科技和各種數位APP,從智慧型手機到全球定位導航系統GPS等無所不在。它們已經融入生活中,並且讓人產生依賴。如果可以擺脫現代科技的束縛,解放身心,重返自然,像古人那樣自然地生活,或許能讓身心獲益,更有利於地球生態環境。首先,重返自然不僅僅是指戶外活動,還可以把這概念應用融匯到日常生活。以下是BBC報導6位專家分享重返自然的基本原則,可提供參考。1.不使用導航系統英國探險專家斯塔福德指出,自然導航的魅力就在於不需使用任何工具,只要用肉眼和大腦就行。雖然手機是最方便的多功能神器,但它容易摔壞或當機,因此人們不應該完全依賴它。關鍵是要知道哪裡是北方,如果太陽升起於東方,並且現在正是日出,當你正對著太陽,那你的左邊就是北。如果看指南針有困難,不妨記住這幾個英語字母縮寫「NESW」,這是指南針從上到下順時針方向的北、東、南、西方向,相當於中文所說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斯塔福德表示,大自然也可以為人們提供許多微妙的線索,只要留意一下就不難發現。比如,透過觀察風吹草動的方向來辨別風向;或是還未被午後暖陽晒乾的障礙物北側的小水坑,這些都能提供確認東南西北的線索。最終,你將會對自然有非凡的洞察力。 開車時先看地圖掌握線路,而不要一直依賴導航。圖/123RF2.從大自然採集食物麥克納特是荒野技能教練,他說,採野菜為晚餐覓食,可以讓人們直接接觸大自然。他表示,在英國,人們可以合法採摘野花、葉子、真菌類和果實,但他建議初學者先不要採蘑菇。採摘可食用野菜時,可以從具有明顯特徵的植物開始,例如:酢漿草、蕁麻、玫瑰果、薄荷和蒲公英等,再從葉子形狀、花朵、顏色或氣味做判辨。他建議,採野菜就像你在超市購物一樣,採摘最健康、最完整的花果。但切記不要過度採摘,片甲不留,以確保能為別人和自然留一點機會,以便它們未來可以繼續開花、播種。 在野外採摘花果也可以做成美食。圖/123RF3.解放雙腳踩土地維斯康特是功能性訓練專家,他指出武術、體操、瑜伽,以及任何要求平衡的運動都需赤腳,這是有原因的。他說,當人們剛開始學習站立和走路時,都是光著腳的,因為赤腳是人類運動的感應器。除了光腳外,也可以試穿一種仿赤腳鞋(barefoot shoes),據說這樣可以讓腳更強勁。維斯康特建議那些想穿仿赤腳鞋的人,可以先慢慢來。在穿仿赤腳鞋跑步和做其他運動之前,先進行6周的行走適應。4.人人都是探險家每個人都有探險家的天分,不過仍需學習才能把它釋放出來。探險家萊頓說,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透過探索表達好奇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萊頓建議從家門口開始,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以為熟悉的地方,其實完全被忽略了。他表示,自己最喜歡的探險活動是下班後從家門口開始,也就是先從熟悉的地方開始向外擴延。萊頓還建議,如果你對這一挑戰感到耽憂,可找幾個朋友作伴,或是參加專業團隊,跟隨有經驗的嚮遊作探險活動。當你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後,就更有自信去野外探索。如果家裡有小孩,帶他們一起玩尋寶遊戲(geocaching),這也是戶外探險的最佳方式。 赤腳踩在土地上,對健康有許多好處。圖/123RF5.日常飲食從簡營養學家貝內特表示,應該像古人那樣吃飯,盡可能接近天然的食物,就像人類祖先那樣從生產糧食、準備、保存、烹飪以及進食。他說,這樣做其實就是保持食物的天然營養素,盡量少加工。食品加工愈少,吃進去的營養素也愈多,就更可以滋養身體。本內特建議,在選擇食品時盡量遵循以下標準:當季、本地產、包裝少、加工少,以及自己所熟識的食材。但如果你對某些食物過敏或有不耐症,仍需諮詢專業營養師。重返野外,是與大自然重新建立聯繫,大自然所提供的豐富聚寶盆,對人類身心大有裨益。它不僅有益於我們的健康,同時也有利於改善地球環境。6.喚醒人體自然力克拉克是體育與健身系統MovNat負責人,他表示,從進化論角度來看,人類的軀體就是為自然活動而設計的。他說,人類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許多本能的自然活動喪失了,並且受到壓抑,導致我們經常久坐不動等。克拉克指出,人類運動的宗旨就是回歸本能,從接地開始。先問自己:能好好地坐在地上嗎?能跪著嗎?能深蹲嗎?因為土地是每個人從小開始活動的地方,應該學習如何保持身體平穩。他說,自然運動能讓人在不同層面探索自然,重新喚起活動的本能,去發現那些能夠帶給自己靈感的東西,以及原本不可能達到的境界。 放鬆身心,重返自然。圖/123RF 大自然具有正能量BBC主持人邁克爾‧莫斯利醫生表示,愈來愈多研究證實大自然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接近自然不但能減壓,還能提升免疫力。如果能直接與大自然中的土壤接觸,可以改變人體血清素(serotonin)狀態,並減緩壓力和炎症,有利於改善焦慮和抑鬱症。長時間身處大自然中,還能減輕壓力造成的身體不適,所以當我們外出散步或只是坐在樹下時,心率和血壓指數都會下降。已經有愈來愈多研究證據顯示,大自然能為心理健康帶來許多正向的影響。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懷特博士說,接觸大自然,感受微風拂面或是沐浴在陽光中就能降低人體的壓力。因此,接觸大自然會讓人身心愉悅,充滿活力,同時讓人感到生活更有意義和目標。除此之外,由於山區、森林以及流水中的空氣負離子很多,植物所釋放的芬多精可以增加人體自然殺傷細胞的數量和活動能力,增強抵禦疾病。有研究指出,居住環境愈綠,罹患焦慮和抑鬱症的比例愈低。綠色空間還可以減少體內的促炎性細胞因子,如果體內的炎症水平較低,感染疾病時就比較不會經歷細胞因子風暴。換句話說,是大自然讓人「遠離死亡」。 前一篇文章 【安眠益心】如何對應夜班影響心臟 下一篇文章 【健康飲食】植物性飲食 好處多多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特搜啟示】2025.05.0409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10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