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盤「櫛瓜炒豆皮」在烹調上少油,善用辛香料提味。圖/原水文化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Nuture Fit 創辦人林敬鈞,大學就讀營養系,學習四年營養相關知識後,進入醫院實習,過程中,他看到許多慢性疾病是透過藥物或手術都無法完全復元,病人必須帶著疾病過一輩子,甚至愈來愈嚴重,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因此,他在大學畢業之後,決定投入健康產業和專研預防醫學,期待結合自己的所學與專業,能夠在「慢性病」發生之前,就介入或給予協助,透過飲食調整和運動,來達到疾病預防的效果,並且讓自己、身邊的人、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可以更健康。
近幾年,健身與運動的風氣逐漸興起,他與營養師團隊進一步把營養學的知識,與增肌減脂做結合,將艱深困難的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讓大家就算不是營養學本科系出身,也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學習和執行。
因此,他經營社群、創辦 Nuture Fit、 出版《增肌減脂 低GI自煮訓練》,以及與有丙級中餐執照的職業婦女蘇雅惠合作設計食譜,致力推廣健康的減脂和增肌飲食,目標是減少未來花費在減肥或醫療上的費用,「打造一個沒有長照與醫療負擔的未來」。
減肥會打亂荷爾蒙
同為Nuture Fit 創辦人的營養師陳怡儒說,減肥一直都是時下最流行的話題,她在高中時期變胖十公斤,在考上大學、就讀營養系之後,也嘗試過好多減肥法,最有印象的是那時候當紅的韓國女星減肥法,例如,蘋果減肥法、水煮餐減肥法、仙女餐減肥法、水煮蛋減肥法等。
總之,只要是有名女明星執行過的減肥法,就會變得很盛行。為了「跟她們一樣」,陳怡儒也很認真嘗試。但在無數嘗試、也好幾次復胖之後,才發覺網路上有很多減肥資訊都是不正確、不健康的,通常都是以快速的瘦身為主打,以致「瘦是瘦了,身體的代謝或是荷爾蒙也跟著被打亂了」。
她表示,自己真正瘦下來,而且再也不用對「復胖」提心吊膽,是在準備國考的那段時間,「我運用大學期間所學營養學知識為輔助,身體力行完全以天然食物和飲食控制瘦下來,成功減脂四公斤。」
直到今日,網路上仍然充斥很多極端減肥法,陳怡儒成為營養師之後,更希望民眾無論是使用什麼飲食方法,都要以健康為前提來執行,不希望大家因為減重而損害自己的健康,甚至出現厭食、暴食的行為。
Nuture Fit 創辦人林敬鈞,大學就讀營養系,學習四年營養相關知識後,進入醫院實習,過程中,他看到許多慢性疾病是透過藥物或手術都無法完全復元,病人必須帶著疾病過一輩子,甚至愈來愈嚴重,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圖/原水文化提供
分享料理補償遺憾
自詡「開始斜槓人生」的蘇雅惠表示,以前為了維持身材我都不敢多吃,到了中年以後,才發現肌力愈來愈弱,也驚覺「代誌大條」!後來,跟著 Nuture Fit 的林敬鈞營養師一起學習、一起吃,建立營養觀念後,也展開了「一位中年婦人的健康料理分享之路」。
原來,吃多不一定會變胖,少吃也不見得瘦得了,重點是「吃了什麼」,唯有吃對食物,再搭配適當運動與肌力鍛鍊,方能達成「快樂吃、健康瘦」。她從此概念出發,開始設計增肌及減脂族群的菜單,並且在Instagram 分享料理作法與餐點搭配。
她不諱言,會意識到飲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最愛的媽媽因為「糖尿病控制不當」洗腎多年,最終不敵病痛而離世。過去不能多花點時間陪媽媽,協助她導正飲食習慣,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如今能有機會與更多人分享健康料理,也是某種補償。
8大原則能健康瘦
營養師林敬均、陳怡儒,提醒大家把握以下八大原則,就一定能夠「愈吃愈瘦」,而且保證是能增肌減脂的「健康瘦」!
1.多原型食物,少加工食品
「原型食物」指未經額外加工且不含額外添加物,一眼就能看出「真面目」的食物,非原型食物指加工過的食品,這類食品若沒有看營養標示說明,通常很難看出來「用什麼做的」,例如貢丸、水餃等。此外,加工過程多會添加大量油脂、糖分或黏著劑等添加物,鈉含量也多半過高,會使身體產生發炎反應,體重控制效果愈來愈差。
2.超級食物,也要適可而止
能被稱為「超級食物」多半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對身體健康有所助益,但這並不代表吃愈多愈好,再好的東西,「過量攝取,都有礙健康」。即便是低GI值的地瓜、富含纖維的蔬菜、優質油脂來源的堅果也是一樣。雖然人體對微量營養素的需求比不上三大營養素,但要維持生理機能依然不可或缺,如脂溶性與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等,都必須從多元食物中取得。
3.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
規律的用餐習慣,可避免在正餐以外,吃下過多零食或甜點、飲料。例如,早上吃過早餐後,直到太陽下山才吃第二餐,整天下來熱量攝取不足,要不是餐與餐之間狂吃零食,就是睡前肚子很餓大嗑消夜。時間點很容易影響到食物選擇,建議大家找出屬於自己的飲食模式,並好好規畫三餐該吃什麼,才不會吃進「意料之外」的熱量。
4.調整進食順序,避免過量
蔬菜熱量最低,先吃有助增加飽足感。蛋白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容易產生吃飽的錯覺。最容易多吃的澱粉類則放在最後,因為前面有蔬菜墊胃、又有「咀嚼」的儀式感,自然而然就不會吃過量。
5.當令當地食材,多樣搭配
當地、當季的食材不僅新鮮,且營養價值高,價格相對便宜,最重要的是取得方便,不論傳統市場、超市都買得到。從五顏六色的蔬果和多樣的根莖類等食物中,才能獲得均衡的營養,而這也才是真正能維持健康的長久之計。
6.低溫少油,取代高溫多油
以「低溫少油」的方式,取代「高溫多油」的烹調。選擇或使用蒸、炒、烤、煎、水煮、舒肥等,料理過程溫度不會過高,可以保存營養素和防止食材變質。炸、勾芡、紅燒、燴等料理,不僅油脂含量高,也很常需要用到麵粉或太白粉,導致增加額外的熱量;滷和紅燒則要當心鈉含量過高。
7.要選用不同發煙點的油品
在烹調用油的使用上,除了要注意脂肪種類,也要同步留意發煙點高低。盡量以能攝取 omega-3 和 omega-9 脂肪酸為主,避免 omega-6、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有 omega-3 和 omega-9 脂肪酸的油脂包括橄欖油、酪梨油、亞麻仁油、堅果類食物。
8.天然辛香料,調味少負擔
市售調味料尤其要注意鈉含量和精緻糖的攝取。由於外食族很容易攝取超標的精緻糖和鈉,所以千萬不要「三餐老是在外」。自行烹調時,只要能符合上述七原則,就差不多避掉了高糖、高鹽、高油,但還要留意調味品的高鈉問題,重口味者建議多用辛香料來代替鹽和糖,如胡椒、薑黃、辣椒、九層塔等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