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蘭遺址 挖出世界文明軌道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台東報導 |2008.03.11
435觀看次
字級

發現石棺、百步蛇紋飾、銅鐵 填補史前與原民失落環節

【人間社記者張武吉台東報導】台東舊香蘭遺址,第一階段挖掘採集已告一段落。台灣史前博物館研究員李坤修表示,舊香蘭遺址填,補了台灣東部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文化之間的「失落環節」,也讓東部的史前文化與世界金屬器文明接軌。

二○○三年杜鵑颱風侵襲台東,也意外的讓埋在地底下二、三公尺的「舊香蘭遺址」出土。這遺址位於台東縣太麻里溪出海口南岸,由李坤修帶領考古團隊負責挖掘。

「舊香蘭遺址」內容豐富,不僅挖掘出不少的石板棺、陶器、動物造型陶偶、石器、獸骨飾品、琉璃珠、鑄造金屬器的模具、鐵渣、冶金的器具、金箔、金珠等古物,去年更發掘出疑似石牆及「單石」的遺跡。

李坤修在史前館電子報發表文章指出,舊香蘭址的末期址,距今約一千三百年至一千五百年。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及骨角器,出現的百步蛇紋飾,具體證明舊香蘭遺址和原住民文化可能有直接淵源,也證實當時的社會有相當文明、工藝技術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李坤修表示:二○○四年的搶救考古發掘,採集到的考古遺物中,有三項關鍵發現;一是石板棺,二是器物上的百步蛇紋飾,三是銅、鐵、金與玻璃。這三項物質遺留分別形成三個環節,把舊香蘭遺址,在文化發展史上的定位,做明顯的標示。

他說,石板棺的要素,讓舊香蘭遺址與較早的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可以做聯結;百步蛇紋飾,則讓舊香蘭的史前文化與近代排灣族與魯凱族文化,可以勾連;銅、鐵、金與玻璃的發現,則宣告舊香蘭遺址,已脫離石器時代進入金屬器的文明階段。

換言之,舊香蘭遺址的史前文化,不只填補了台灣東部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文化之間的「失落環節」,同時也讓東部的史前文化與世界金屬器文明接軌。

史前館與誠品台東故事館攜手合作,共同推舊香蘭遺址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三月二十三日止,在誠品台東故事館二樓藝文空間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