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廢棄鐵道改的自行車專用道路──東豐自行車綠廊。圖/閒書生
擺放於石岡的「退役」車廂。圖/閒書生
文與圖/閒書生
很難想像曾經是火車行駛的路線,如今,可以騎上自行車沿著昔日火車行駛路線奔馳,沿途綠意盎然,除了感受涼風拂面的輕柔,還能在褪色的歲月找到遠去了的繽紛,一段被註記在東勢至豐原之間土地上的故事。
午後,騎乘自行車的人似乎愈來愈多了,慕名而來的人潮在之前的鐵道上穿梭,很多隨著自行車緩緩移動而穿越道路兩岸濃密樹蔭的旅人,不知道腳下這條已鋪平的自行車步道,曾經是一條由台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鐵路支線──東勢線(又稱東豐支線)。自台中豐原站向東行進至東勢站,當時沿途設有豐原、朴口、石岡、梅子、東勢站,長十四點一公里,一九五九年一月開始營運。
當年興築東勢線,除了運送大雪山林場的林木資源,也運送大甲溪石岡水壩工程材料與鄰近鄉鎮的農特產品,興盛時期每日有八班客運列車往返,二班客貨混合列車往返。
文史工作者沈筠說,隨著大雪山林木資源枯竭,大雪山林業公司在一九七三年解散,加上公路運輸的發達,而使得東勢線逐漸沒落,一九九一年九月停駛。九二一地震時,因東豐支線鐵道沿線地處斷層帶,整條鐵道於地震中隆起,鐵軌出現扭曲現象,滿目瘡痍,而昔日的石岡站也震毀了。之後為了發展觀光,舊路基經過修整,蛻變為自行車專用道路──東豐自行車綠廊。
假日時,逐漸成為人潮與自行車匯聚的東豐自行車綠廊,為全國第一條由廢棄鐵道改建的自行車專用道。為了讓沿途景觀資源更豐富而將鐵道月台改建為涼亭,也添加了紀念九二一地震的斷層月台公園,沿途風光明媚,由於綠廊種植許多花木,春夏秋冬的景色不同,讓遠離塵囂的旅人可以體驗與大自然融合的舒適感覺,近年來被譽為適宜闔家戶外休閒的移動據點。
穿梭於東豐自行車綠廊,路過石岡時,眼尖的旅人會發現當年往返於東勢線而如今已「退役」的兩節列車車廂,停靠在自行車道旁,讓許多往來的旅人駐足聆賞或觸摸;藉由重新粉刷後的深藍色車廂,感受列車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呼嘯而過的樸實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