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是戰爭時作為保護生命安全的建築物。圖/閒書生
文/閒書生
戰爭遠離之後,防空洞已逐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淡忘了。防空洞又稱為防空壕,大小隨著地形而異。
隨著建築物地興起,昔日錯落於山麓或村落外的防空洞逐漸被夷平,如今大廈都規劃有地下室,一旦發生戰爭也可以作為防空洞使用,於是,印象中如小山墩般、散落於林地上的防空洞功成身退,但完整保留下來的防空洞,功能卻依舊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空軍戰鬥機時常空襲日治時期的台灣,刺耳的警報聲響起時,一群人就會立即放下手邊工作,往防空洞的方向跑,或就近找隱蔽物躲藏,這段「躲空襲」的記憶,對上了年紀的長者而言,至今仍是難以抹去的傷痛記憶,但對於戰後出生的人,卻很難想像它曾經存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