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結束後,大陸媒體報導台灣玻璃公司天津廠生產的鍍膜玻璃,大面積應用在北京場館和張家口跳台滑雪中心,既通透、環保,又能滿足設計師「飄逸絲帶」構想;盛讚台玻技術部能突破困難生產如此好玻璃,為京奧冰雪運動增光。台商圈通訊多轉發這篇報導,視奧運為推介產品的最佳平台,比年度建材展、建材論壇亮眼多了。
二○○八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時冒出不少地標式建築,為古都添新顏。今年冬奧京城賽區的國家速滑館,有亞洲最大冰面,場館外牆曲面由低至高,盤旋成二十二條飄逸絲帶,象徵運動員速滑時瀟灑地疾馳,成北京新地標。要創造如此意象,需在一萬二千平方公尺的幕牆上造型,以鋼和玻璃為建材,立面有四次彎曲,形成層疊褶皺,創造通透的冰皮效果。
台玻技術部主管受訪時說,現代設計師眼中的建築傑作,離不開安全、綠色、節能、創新。包括張家口賽區使用的幕牆玻璃,在可見光透射比、反射比、顏色均勻一致無偏色、膜層牢固穩定、抗腐蝕耐老化等性能,都要有光學、結構、材料的可靠性,才符合設計要求。台玻是鑽研了深加工原理,憑硬技術過關的。
台玻成立五十八年,上世紀即赴大陸考察市場,並成立中國控股公司,在大陸北、中、南和西部的成都設分公司投產。大陸台商圈談這次台玻產品能在冬奧風光登場,印證兩岸產業因需要而合作。大陸建材商每年舉辦展覽會、論壇,邀各省市設計師、建築師觀展,提供最新建材資訊,並對接面會交流供需。這類商展、論壇的商譽信度,與「連北京冬奧場館都採用本產品」類比時,後者說服力顯然更直接明瞭。
可惜兩岸產業合作一直好事多磨。台灣方面,戒急用忍年代,醜詆台商錢進大陸債留台灣;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年代,司法偵辦聯電投資大陸和艦晶片製造公司案;如今大陸方面,歡迎台企赴陸投資,但不允許支持台獨的企業幹「吃飯砸鍋」的事;台灣方面則修訂《國家安全法》,增加經濟間諜罪和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祕密之域外使用罪,最高刑期都在十年以上,還可併科高額罰金。
這就是去年十二月兩岸企業家舉辦紫金山峰會時所面對的現實環境,陸方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呼籲兩岸企業界堅決與台獨分裂勢力劃清界線;台方峰會幹部表示「最好不碰政治,而政治也要珍惜(紫金山峰會)這個平台」。台玻董事長出席峰會,呼籲兩岸現狀唯一解方是要和中,不要仇中。
兩岸產業合作本是順理成章的事,大型台企集團、中小企業多早有共識。台商圈比喻企業像動物,須感知環境優劣、風險,憑本能到處找商機、覓出路,大陸若非沃土,台商豈會勤耕;台商要生存,自會保守營業祕密,免為對手所乘。政治朋黨則像植物,定點固守周邊選票就能長保祿位;一旦外部形勢有變,也是全民承擔後果。
兩岸產業因相互需要而合作,無關讓利或統戰;順理成章的合作,台企能晉用大陸高階人才補己之不足,陸企可藉助台企的人本設計,優化製造業、服務業、醫療產業。兩岸產業廣泛合作必能緩和政黨政見分歧,穩定彼此關係,降低官方語言的酸味。當兩岸輿論不再以互損為務,何愁台海會有硝煙的緊張情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