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不是溪的淡水河

文/王文隆 |2022.03.09
1918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因而人們的住居經常沿河而築,能取水、能灌溉、能漁撈、能排汙,這在上下水道修建尚未普及的年代裡,沿河而居確實相對便利;而河道平靜時也能浮舟,以河川為交通孔渠,水運要價又比陸運低廉,也使得沿河市鎮多成為經濟樞紐。雖說洪泛爆發時,沿河市鎮與田畝常受威脅,但這並非常事,人們也藉著疏濬、築堤、修壩等辦法,尋求與河川的共存之道。

河流大小規模不同,中文名稱也會有些差異。一般來說,規模較大的自然河道稱之為江,規模次之的稱之為河,規模更小一些的稱之為溪,如果再更小一點,就只能是人工挖鑿的溝渠。台灣山高地狹,河流湍急,從北到南的諸河流,普遍以溪為名,即使是全台長度最長的河川濁水溪亦然,有著以「河」為名的自然河流,僅得淡水河與基隆河兩條,俱屬北台灣淡水河流域。

之所以如此,和台灣地形與水流有密切關聯。台灣高山眾多,河流自源頭到入海,呈現河流短促、河床坡陡、河流湍急、上游侵蝕旺盛、下游堆積快速等河川特性,大部分的河川都有嚴重的淤沙問題。

相對而言,淡水河流域河速平緩,水流穩定,出海口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也恰為北台灣的要港,這使得淡水河成了台灣島上少見、適合內河行船的河川,小船可上溯至大嵙崁(今桃園市大溪區)、水返腳(今新北市汐止區)、屈尺(今新北市新店區)、楓仔林(今新北市雙溪區),接運上游出產的茶葉、煤炭,也創造了新莊、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大稻埕、景尾(今台北市景美區)、錫口(今台北市松山區)等河港的繁華。

大正八年(一九一九)年出版的《台北廳志》中記載:「淡水河寬有兩百間餘(日本尺貫法一間為六尺),水深自台北至淡水港四里間,吃水四尺以下的水蒸氣小輪船或千石左右的戎克船可航行,在艋舺、大稻埕的河岸時常停泊無數的船舶,台北地方的發達實拜本支流之賜。新店溪為淡水河的上游,自台北至新店上游屈尺,八里之間,可通行未滿二十石的中國戎克船。景尾溪自新店溪的合流點公館街經景美、深坑至楓仔林有三里半,十石以下的小船可通行其中。」淡水也因此成了清末至日治時期相當重要的進出口岸,這是其他台灣島上河流所沒有的。

然而,隨著河道逐漸淤積,上游的大嵙崁和水返腳、中游的錫口、景尾、新莊等河港漸難行船,上下游輸運為穩定的軌道交通替代,一進一退之間,淡水河的運輸功能大減,除了少數渡口仍維持運作外,僅灌溉功能為大眾所依賴。之後,隨著橋梁建設的普遍,連渡口都不需存在,淡水河成了周邊中小工廠排放廢氣汙水的渠道,不僅河水混濁不堪,一度還臭氣薰天,遭戲稱為「黑龍江」。

一九九○年代以來,國內環保意識抬頭,整治淡水河也成了台北市長的重要主張,不僅要解決氾濫的問題,也要解決汙染問題。

隨著整治成果的顯現,淡水河與基隆河不再滿斥惡臭,沿著河道也鋪設了適合市民慢跑、騎行的跑道,甚至還有大稻埕、大佳、關渡、竹圍、淡水、八里等沿河口岸串連的藍色公路。這條台灣最適於內河航運的河川,終能再現當年淡水河船帆滿天的幾許風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