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與聯合報合作的「台灣民心指數」調查顯示,二月份民心指數跌至三十六點一點,比一月份下降三點;政治與經濟兩項指數也持續雙雙下滑,分別跌至三十六點八點與三十五點四點,民眾對政治局勢的樂觀指數,則是泛藍在立委選舉獲得壓倒性勝利後,較一月份下降八點二點,至於整體政經評價仍是落入「有失民心」區間。
這項調查結果恰巧在總統候選人首次電視辯論會後發布,歷經一月份的股市大幅度向下修正,及立委改選結果,民眾對民進黨看守內閣為配合大選釋放的支票與利多政策,普遍感到「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民心與政經指數連續兩個月呈現忽上忽下的走勢,正反映此一心理。
總統辯論會一如預期,是噱頭勝於實際、口水多過務實,一方猛打對方貪腐,另一方則死咬綠卡話題不放,對未來若當選如何照顧弱勢、提振經濟,及找回失落的國際競爭力等,只有看到一堆不見得能具體實現的理想與口號,甚至連行政院剛通過的減稅方案,都被拿來當成政見,難怪民眾對整體政經評價仍不樂觀。
當兩大政黨總統候選人忙著互相攻訐時,南韓新任總統李明博昨天就職,要以復甦經濟為第一要務,對複雜棘手的振興經濟與北韓政策,將以務實作法取代意識形態。
南韓近幾年的經濟表現有目共睹,還要復甦經濟,如果台灣還是因意識形態限縮下任總統兩岸政策的空間,那麼台灣被南韓甩在後面的速度只會加快。希望兩黨的總統候選人,能傾聽民眾心聲,不要再讓台灣陷於空轉。
清連(高市/業務專員)